孟浩然《與顏錢塘登樟樓望潮作》原文與賞析
孟浩然
百里聞雷震,鳴弦暫輟彈。
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寬。
驚濤來似雪,一座凜生寒。
顏錢塘,姓顏的錢塘縣令,名不詳。錢塘,舊縣名,唐時縣治在杭州市錢塘門內。樟樓,在舊治南五里,今廢。《浙江通志》載:“錢塘江,其源發黟縣 (安徽境內),曲折入東,以入于海。潮水晝夜再上,奔騰沖激,聲撼地軸,郡人以八月十五日傾城觀潮為樂。”周密《觀潮》云:“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也。”歷代詩文以此為題材者頗多。此詩為描寫錢塘潮最早的佳什之一,五言律體。
“百里聞雷震,鳴弦暫輟彈”。起句寫錢塘潮之聲威,百里之外,即聞雷霆般震吼之聲,先聲奪人。次句應聲而起,寫顏錢塘及其僚屬們不得不停下政務。鳴弦,即鳴弦而治,見《呂氏春秋·察賢》,孔子弟子宓子賤,曾為單父令,“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后人用鳴琴而治稱頌地方官政理刑輕,善理政務,詩中指代政務,自是美稱。首二句,既正面表現錢塘潮的洶涌澎湃、雷霆震天的聲威,又見觀潮人聞聲而起,有對錢塘潮向往之意。起筆貴在突兀、勁峭,生動、鮮明。
頷聯緊承次句,展開觀潮。“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顏錢塘及其僚屬們,騎坐聯翩而出縣府衙門,前往江邊迎接“天下之偉觀”。這連騎而出的人們中,自有詩人瀟灑風流的形象。
以上四句,著力描寫人們聞聲而起前往觀潮情狀,既突現觀潮人的勃勃興致,烘托江潮來臨之前的熱烈氣氛,又可見顏錢塘等善理政務,風流儒雅,使破空而來的迅猛潮勢之描寫得以疏緩,見其波瀾。正是詩人涵涵然寄干霄之興,含壯逸之氣于沖淡之中的詩風的表現。后四句,正面描寫觀潮。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寬。”兩句抒寫海天之高遠壯闊,勾勒潮水猛漲的背景。艷陽高照,秋天萬里晴空中呈現淡淡的白云,藍天象是浮在水面上,江海是多么寬廣。見仲秋節候特征,又見水天一色江海之浩淼,視野開闊,格調雄渾。觀潮人顏錢塘等及詩人引頸跂望的神情,可以想見。渤澥,即海洋。《初學記》:“東海之別有渤澥,故東海共稱渤海,又通謂之滄海。”
“驚濤來似雪,一坐凜生寒。”末二句集中描寫壯美的錢塘之潮,并抒寫觀潮人的感受。驚天動地的急浪狂濤,象一堆堆雪山一樣迸涌,叫人不禁聯想劉禹錫所寫同樣景句:“八月潮聲吼地來,頭高數丈促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又見蘇東坡《望海樓晚景》:“海上濤頭一線來,樓前指顧雪城堆。從今潮上君須上,更看銀山二十回。”銀山迸涌,光輝閃爍,驚心動魄的迅猛狂濤,使滿座觀看的人們不禁凜然生寒。既收束對錢塘潮的歌詠,又收束對觀潮的描寫。“驚濤”與“雷震”前呼后應,似雪驚濤,美感動人,“凜生寒”三字,把觀潮感受傳導給讀者,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見驚濤如雪,亦不禁凜然生寒。戛然而止,神韻飛揚。
《唐詩紀事》稱孟詩:“文不按古,匠心獨妙,五言詩天下稱其善。”信然。可與唐人宋昱《樟亭觀濤》參讀。
上一篇:李白《與謝良輔游涇川陵巖寺》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王士禎《義正祠記》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