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正午的漫步》原文與翻譯、賞析
蒙塔萊
田園的紅墻襯映著綠蔭沉沉
我臉容蒼白
屏息諦聽
枯樹枝頭山鳥低沉地啼鳴
雜草叢間蛇兒沙沙地穿行
凝視龜裂的草地
孤零的野豆
一行行的紅蟻
忽兒驚竄
忽兒在小小的干草堆上麇集
透過灌木林的蔓枝老葉
放眼眺望
魚鱗般大海的顫動
遠處亂石巉巖
飄來凄惻的蟬聲
似火的驕陽令人暈眩
一陣莫名的心酸涌襲心間
嵌立著鋒利的酒瓶碎片的高墻
環繞它無休止地踽踽而行
莫非就是全部苦難和人生
(呂同六 譯)
【賞析】 吸收象征派詩人的藝術手法,意大利隱逸派詩人也極力要為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尋找各種客觀對應物,通過意象寫出自己的種種感受。這其實就是中國詩論中的“景中見情,情景交融”,只是西方現代派詩人更強調景的象征性而已。
本詩寫的是詩人在一個炎炎的夏日漫步田園的感受。全詩共四節,前三節詩人以冷靜客觀的筆調描畫出幾個典型物象,第四節則是詩人的直抒胸臆。在前三節詩中,詩人僅僅寫了他聽到和看到的,沒有針對景物大發感慨,也沒有在景物上渲染過分強烈的感情色彩。就這一點而言,這首詩大不同于華茲華斯等19世紀早期的浪漫主義詩人的自然詩。那些詩人急于把自己完全融合到自然中去,主觀上的這種強烈愿望妨礙了詩的深刻表達。而蒙塔萊只是把自然景物展示給讀者,詩人自我的色彩淡化到如此程度,以至讀者完全可以自由地思索隱藏在那景物后的另一種意蘊——詩人所真正要表達給讀者的那種意蘊。詩人為什么要寫“枯樹枝頭山鳥低沉地啼鳴/雜草叢間蛇兒沙沙地穿行”,寫“龜裂的草地/孤零的野豆”,“灌木林的蔓枝老葉”,以及“凄惻的蟬聲”等?景物的選擇本身就反映著詩人的一種情緒。夏日是炎熱的,但在這個季節大自然應該是繁茂青翠的,而詩人順手寫來的那些景物卻給人以荒敗凄涼的感覺,似乎時令已到了深秋,似乎一切都因著那烈日失去了生命力:樹枝已枯,灌木已老,鳥在悲鳴,蟬在凄叫,一行行的紅蟻也似面臨災難般“忽兒驚竄/忽兒在小小的干草堆上麋集”。你也許要說夏天的大自然應是另一番景象,或者同樣的景象在另一個詩人筆下會是另一番樣子。完全正確。但在蒙塔萊筆下只能是那樣子,因為他不是在寫景,而是在寫他自己;他不是如華茲華斯一樣是自然的歌者,而是如象征派詩人一樣僅僅用自然景物來抒寫內心情感。但蒙塔萊又不是如象征派詩人那樣追求深奧晦澀,他只是借自然景物明白清楚地寫出他的內心感受,并不拿這些景物來喻示人生、宇宙的深刻奧秘。但象征意象還是有的,如“龜裂的草地”可看作詩人內心世界的象征,“孤零的野豆”,躁動的紅蟻等都是詩人某種情緒的象征,而“似火的驕陽”則成了一種威懾力量。
詩人在詩中并不回避自我,事實上詩人一落筆,就準備好了最后要抒寫自己的心聲。詩的前三節就是為最末一節的直抒胸臆(此處不是指情感抒發,而是指思想直白)作的鋪墊。在這三節詩中,詩人似乎只是一個田園的游觀者,他先是“屏息諦聽”,繼而“凝視”,繼而又“放眼眺望”;他聽到的令他憂傷,他看到的令他心煩,他鼓起勇氣眺望遠方,仍然是毫無生氣的一片:大海激不起波瀾,亂石巉巖和那蟬聲又徒增他的傷感。既然世界是這樣凄涼,這樣讓人感覺不到希望,詩人怎能不感到“暈眩”,怎能不感到“心酸”,怎能不慨嘆人生的艱難呢?“嵌立著鋒利的酒瓶碎片的高墻”隔斷了詩人對另一理想世界的追求,他只能在這里“無休止地踽踽而行”,因為這“就是全部苦難和人生”。
“他的杰出詩歌擁有偉大的藝術感,在不合幻想的人生觀之下,詮釋人類的價值。”瑞典文學院的這句評語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蒙塔萊詩歌的理解。
上一篇:《國際歌》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夜鶯》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