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辰元日①
諸侯玉帛會長安②,天子南巡下楚關③。共想正元趨紫殿④,翻勞邊將從金鞍⑤。滄江飲馬波先靜⑥,《黃竹》回鑾雪未干⑦。北極巍巍天咫尺⑧,五云長護鳳樓寒⑨。
①庚辰,明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凇爸T侯”句,《左傳》哀公七年:“禹合諸侯于涂山,執玉帛者萬國。”這句借喻元旦日,京師和藩國的王公大臣都至朝中祝賀。玉帛,瑞玉和縑帛,古代祭祀、會盟時用的珍貴禮品。長安,漢唐都城,借喻明之京師?!、邸疤熳印本?,謂武宗巡行江南。古代江蘇地區,一度曾為楚地?!、茏系?,帝王宮殿,常稱紫宮、紫殿?!、莘?,同“反”。?、蕖皽娼本?,接上句“金鞍”。因為飲水的是天子所乘之馬,所以連江波也早已肅靜。 ⑦“黃竹”句,周穆王西征游獵時,日中大寒,北風雨雪,有凍人。天子作詩三章以哀民,因有“我徂黃竹”語,遂以“黃竹”名篇。后人常以穆王乘八駿漫游,諷喻帝王之好游幸。顧璘此詩作于元日,又正是多雨雪時?!、啾睒O,星名,也叫北辰、天樞,借喻帝王所在地。杜甫《登高》:“北極朝廷終不改?!薄、嵛逶?,五色的祥云,也指帝王所在。李白《侍從宜春苑奉詔賦……》:“是時君王在鎬京,五云垂暉耀紫清。”鳳樓,宮內樓閣。這句意謂,因皇帝不在宮中,鳳樓寒意,只有五云長護。也含諷喻意。
【說明】 正德十四年六月,在南昌的寧王朱宸濠起兵反,一半也因武宗荒淫無道,故文書中有“孝宗誤抱民間養子(孝宗只有一子),祖宗不血食十四年,太后詔令我起兵討賊”語。這時武宗正以南游之興為諸臣強諫所沮,正好趁此以南征為藉口,并舍天子之尊而自稱“總鎮軍務威武大將軍鎮國公朱壽”。大學士楊廷和等諫阻,不聽。后來朱宸濠為王守仁擒獲,捷書報至征途涿州,卻被扣留不宣布,因為一宣布,南征就得中止,不能至南方作樂。
次年正月,武宗在南京,欲行郊禮,扈行大學士梁儲、蔣冕以為如行郊禮,則回京更無期,極陳不可,乃改為“卜郊”。武宗自己每天挾劉娘娘荒游,有一次游江寧的牛首山,至夜不返,左右大驚,遂又大擾民間。武宗之不君,一至于此,宸濠之反,未始無口實可以依藉。
這首詩是作者在北京時所作,是一首有高度諷刺藝術的佳作,婉約而不晦澀,音節也好。起首兩句寫氣象,頗為偉麗,而諷喻之意自見:王公大臣正虔誠地紛紛向廷闕朝賀元旦,天子卻去南巡了。接下來暗喻諸臣失望,最后以人去樓寒作結。他的《過揚州有感》的“前年客棹征芳甸,武帝龍旗爛錦川”,也是追敘武宗游揚州時奢盛場面。
作者之寫此詩,實在還是為了臣子的愛君惜主之誠,所以,有些話到底是在頌揚還是諷喻,不易辨識。就詩而論,于溫柔敦厚中顯其經營之巧;就人而論,他在謫貶還朝后,尚能對天子之失德,表露于詩篇中,也不失為直道事君。
《皇明詩選》宋徵輿云:“章法甚合,寄諷亦渾。”李雯云:“此為武皇南巡也。隱諷中有實錄,謂寧王已獲而御駕不歸耳?!?/p>
上一篇:《厓山大忠祠》明代詩賞析
下一篇:《徐渭》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