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原文與翻譯、賞析
晏幾道
彩袖殷勤捧玉鐘①,當(dāng)年拚卻醉顏紅②。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影風(fēng)③。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④,猶恐相逢是夢中。
【注釋】 ①彩袖:代指歌妓。②拚(pan判)卻:甘愿的意思。③影一作底。④剩把: 盡把。銀釭:(gang 剛):銀燈。
【詞大意】 歌女捧杯把酒勸,臉紅醉倒也心甘。舞至樓頂月低轉(zhuǎn),歌到桃扇風(fēng)煽完。別離之后憶相見,幾度夢中得團圓。今夕舉燈反復(fù)看,唯恐相逢睡夢間。
【賞析】 關(guān)于此詞的題旨,或曰寫久別重逢的歡樂,或云以樂景寫哀情、以相逢抒別恨。從一定角度說,上述二解均有道理。不過,如果緊接著有誰追問一句: 為什么歡樂,又為什么愁恨?那就不能不回答說:詞中曉喻讀者的是以獲愛為樂,以暌隔為恨,也就是說詞中著重渲染的是戀情與傷感的交合。如果把詞作者和詞中的男主人公看作是一個人的話,這首詞寫的是一個相門之子與一個歌女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這故事的梗概是男方以第一人稱對與女方一見鐘情、愛得發(fā)狂的細節(jié)的回憶,對別后相思的訴說,對眼下重逢的驚喜以及對可能聚而復(fù)散的憂慮。
他們的愛情是從一個豪華的宴會上開始的,她手捧斟滿美酒的玉制酒杯,情意深摯地向他頻頻勸酒。他看到她那種含情脈脈的模樣兒,不禁酒興倍增,喝得滿臉通紅,玉山傾倒也在所不辭。宴會之后便開始了歡歌狂舞,這就是千古名句——“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影風(fēng)”的生活原型。
對這兩句以往有多種解釋,竊以為如此說來較順理成章: 宴會結(jié)束,杯盤狼藉,二人心中一團愛的烈火遂付之歌喉舞步。因為這是一個楊柳婀娜、桃花盛開的陽春時節(jié),宴席就設(shè)在丞相府邸的花園里。借著碧空皓月,先是輕歌曼舞,然而歌聲的輕柔、旋律的舒緩,仿佛不能表達他們初戀的沖動,于是節(jié)拍加快,歡歌狂舞,一發(fā)難收。高掛在柳梢樓頂?shù)拿髟略缫盐鞒粒L著桃花的歌扇再也煽不起清風(fēng)。那是一次多么盡情盡歡酣暢無比的聚會啊! 這就是詞的上片所寫的對初戀的回憶。需要進一步辨析的是“歌盡” 句中的 “桃花” 二字,此二字是作為道具的歌扇上的繪畫呢,還是晏府花園中的一片桃林? 從屬對上說,下句的 “桃花” 對上句的 “楊柳”,自然極為工穩(wěn),但上句中的 “月”,不是“樓心”之月,而是“楊柳樓心”之月,那么下句的 “風(fēng)”,就是 “桃花扇影”上所生之風(fēng)。由于長時間的狂舞歡歌,歌女嬌喘噓噓,有不勝揮扇之態(tài),故曰 “歌盡”,如果此 “風(fēng)” 生于實有的桃林,便無從曰“歌盡”,所以 “桃花扇” 還是理解為道具為好,即 “舞衫歌扇”之謂也。
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別離。朋友的分手尚且悲不自勝,一對正在被愛情的火焰炙烤得如癡如狂的戀人被迫分手,其況味不言而喻,所以下片在寫到“別后”時,不必正面描寫如何相思云云,一句 “幾回魂夢與君同”,既不落窠臼,又飽和著多少朝思暮想和深情厚愛! 所以有論者稱下片起拍三句工于剪裁,又認為“幾回”句作為情人間久別重逢的悄悄話,傳出了多少人的共同心聲。不過此詞下片最受稱道的是結(jié)拍的“今霄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二句。在解讀此二句時,注家多以為系化用杜甫的“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羌村三首》其一),這自然不無道理。但是作為杜詩中的佳句,它被司空曙 (《云陽館與韓紳宿別》的“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和陳師道(《示三子》的“了知不是夢,忽忽心未穩(wěn)”) 所翻用,倒比較明顯。至于晏詞中的這兩句,與其說是化用的杜甫詩句,倒不如說與秦觀《鵲橋仙》的“柔情似水,佳期如夢”二句,在立意和用情方面更為接近。鑒于晏、秦的這兩首詞均難以具體系年,究竟誰影響了誰便不好斷定,但是他們都在對愛的柔情蜜意的渴求中,飽嘗了伉儷暌違的苦澀,就像被天河隔離的牛郎織女那樣,歡會是短暫的。其中“剩把”、“猶恐”四字,是說他再三端起銀燈,舉到她面前照了一次又一次,那是因為他既擔(dān)心這又是一場令人空歡喜的夢,又擔(dān)心夢醒之后一切歡樂化為烏有。真是別亦憂,聚亦憂,在兩顆愛心上承受著相當(dāng)沉重的負荷,這也就是上文所說的熱戀與悲感的交織,或者說是愛的情愫與憂郁感的凝聚。作為一個不諳世故的“多情公子”式的詞人,晏幾道的這首《鷓鴣天》可以說是一曲滲透了憂慮的愛情狂歌。
上一篇:《駛向拜占廷》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鷓鴣天》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