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減字浣溪沙》
閑把琵琶舊譜尋,四弦聲怨卻沉吟。①燕飛人靜畫堂深。欹枕有時成雨夢,隔簾無處說春心。②一從燈夜到如今。③
【注釋】 ①“閑把”句:語本唐·韋莊《謁金門》(春漏促)詞:“閑抱琵琶尋舊曲。”尋,重溫。《左傳·哀公十二年》:“若可尋也。”唐·孔穎達《疏》:“鄭玄云:尋,溫也。” ②欹(qi期)枕:斜靠著枕頭。雨夢:舊題戰國楚·宋玉《高唐賦》:“昔者先王(楚懷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春心:少女懷春之心。③燈夜: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后數夜燃花燈,故稱。在此良宵佳節,往往有青年男女沖決封建禮教網羅而自由戀愛的故事發生。
【譯文】 閑來抱住琵琶將舊曲重溫。四弦聲聲卻哀怨,音調好不低沉。畫堂燕飛人寂,更加顯得幽深。斜倚著香枕入夢,有時還能去會見情人。一道門簾阻隔,竟使我無處訴說春心。這惱人的郁悶呵,從元宵節后直延續到如今!
【集評】 清·陳廷焯:“賀老小詞工于結句,往往有通首渲染,至結處一筆叫醒,遂使全篇實處皆虛,最屬勝境。如《浣溪沙》云(詞略)。妙處全在結句,開后人無數章法。”(《白雨齋詞話》卷八)
【總案】 《浣溪沙》末句如同《憶江南》末句,最為難寫。單句葉韻,收束全篇,短短五字、七字,須獨立見意,稍遜功力,即難免湊拍趁韻之譏。大家如溫庭筠,其名作《憶江南》(梳洗罷)一首,末句“腸斷白蘋洲”尚且被人視為蛇足,更無論他人了。然而賀詞此篇,卻偏以末句見稱于白雨齋。我們試看前五句,當然句句不茍,一句一意,一句一境,塑造了很鮮明的懷春少女的藝術形象,表達了極悱惻纏綿的少女相思的情懷,但總還是一個平面。末句給出前文所述種種情狀的時間持續度,點明女主人公之“春心”不自今日始,由來久矣。以數學擬之,前五句好比底數M,末句則有如底數右上角的那個n次方符號,讀來尋常七字,殊非警策,而其功效之大,陡然使得前五句所抒情懷的厚度成倍翻番。陳廷焯評語,可說是深得此詞三昧!
上一篇:秦觀《減字木蘭花》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曹冠《鳳棲梧蘭溪》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