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聶儀部明妃曲①
天山雪后北風(fēng)寒②,抱得琵琶馬上彈③。曲罷不知青海月④,徘徊猶作漢宮看⑤。
①聶儀部,聶靜,嘉靖十四年進(jìn)士,官儀部郎中。儀部,洪武時,禮部下有總部、祠部、膳部、主客部四屬部,后改總部為儀部,后又改為儀制司,為禮部的第一司。明妃,即王昭君,晉人因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明妃之稱,則始于江淹《恨賦》。 ②天山,即北祁連山,匈奴呼天為祁連,在今新疆境。 ③“抱得”句,琵琶本西域胡人樂器,相傳漢武帝以公主(實為江都王劉建女)嫁西域烏孫,公主悲傷,胡人乃于馬上彈琵琶娛之。見晉石崇《明君詞序》。后人因昭君事與烏孫公主遠(yuǎn)嫁有相似處,故推想如此。實則昭君與琵琶無關(guān)。《琴操》也記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為《昭君怨》。 ④青海,湖名,在今青海境,古名西海,北魏時始名青海。 ⑤“徘徊”句,昭君本是漢元帝的宮人。李攀龍選唐人七絕,以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為第一,李詩這兩句,或有所胎息。
【說明】 原詩共四首,這是第三首,也只有這首最好,好就好在末兩句,借錯認(rèn)青海之月為漢宮之月,曲達(dá)旅途中的昭君委屈心事。杜甫《詠懷古跡》云:“環(huán)珮空歸月下魂”,然則昭君出塞之后,死生已與明月相共了。
沈德潛《明詩別裁集》云:“不著議論,而一切著議論者皆出其下,此詩品也。”
上一篇:《初度》明代詩賞析
下一篇:《寄荊隱女兄》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