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原文與翻譯、賞析
萊蒙托夫
大海上藍色的霧靄茫茫,
一葉孤帆在那兒閃著白光! ……
它想尋找什么,在這遙遠的異地?
它又拋下了什么,在那親愛的故鄉? ……
波濤翻滾——海風呼嘯,
桅桿彎著腰嘎吱吱叫……
唉! 它并不是想把什么幸福尋找,
也不是為躲避幸福而離鄉遠逃!
下面的流水比藍天還清澈,
上面的陽光燦爛如金色……
而它,永不安分的,卻在祈求風暴,
仿佛在風暴中才有安寧!
(王忠琪 譯)
【賞析】 萊蒙托夫的早期詩歌的風格,總的來說是浪漫主義的,《帆》是其中的佳作之一。一葉孤帆遠離故土,在海上飄蕩。這個孤獨的游子到異鄉來尋找什么呢?似乎它自己也不知道,因為世間沒有它的位置。它在故鄉又拋下了什么呢?似乎什么也沒有拋下,因為在故鄉沒有值得它留戀的東西。它爭風斗浪,歷盡艱險,既不是為了尋找幸福 (因為它知道幸福與它無緣),也不是為了逃避幸福(因為它生來就有不幸的命運)。海面上陽光燦爛,碧波蕩漾,永不安分的孤帆卻在祈求風暴,似乎只有在與風暴的搏斗中,才能求得暫時的內心和諧。
孤帆背井離鄉,四處漂泊,不知天涯何處是目的。它知道人間無樂土,生就一苦命。它痛苦彷徨,悲觀絕望,但又生性不馴,不愿向命運屈服,與現實妥協,鄙棄安逸的 “幸福”,寧愿擁抱風暴,拼死一搏。
孤帆這個孤傲不馴的叛逆者形象,實際上是生活在黑暗沉寂的30年代的俄國進步人士的寫照,是他們的思想感情和悲劇性命運的反映,同時也體現了萊蒙托夫對時代的思考和對現實的否定。
全詩的結構勻整,它建立在對照的基礎上。每節詩中,前兩行寫景,后兩行抒情,突出了不安分的孤帆與寧靜的環境之間的對立。運用反差強烈的反義的對偶和對比 (尋找——拋棄,異地——故鄉,風暴——安寧等),賦予形象以濃郁的感情色彩,強調出其內心矛盾和痛苦的強烈。這是浪漫主義作家愛用的手法。總之,這首詩從主題(個人與環境的對立)、形象(個人叛逆性格)、強烈的主觀性、夸張的手法等來說,都具有浪漫主義的特色。
上一篇:《山行》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應和》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