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頌魯頌·泮水》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思樂泮水,薄采其芹。①魯侯戾止,言觀其旂。②
其旂茷茷,鸞聲噦噦。③無小無大,從公于邁。④
思樂泮水,薄采其藻。⑤魯侯戾止,其馬蹻蹻。⑥
其馬蹻蹻,其音昭昭。⑦載色載笑,匪怒伊教。⑧
思樂泮水,薄采其茆。⑨魯侯戾止,在泮飲酒。
既飲旨酒,永錫難老。⑩順彼長道,屈此群丑。(11)
穆穆魯侯,敬明其德。(12)敬慎威儀,維民之則。(13)
允文允武,昭假烈祖。(14)靡有不孝, 自求伊祜。(15)
明明魯侯,克明其德。(16)既作泮宮,淮夷攸服。(17)
矯矯虎臣,在泮獻馘。(18)淑問如皋陶,在泮獻囚。(19)
濟濟多士, 克廣德心。(20)桓桓于征, 狄彼東南。(21)
烝烝皇皇, 不吳不揚。(22)不告于訩, 在泮獻功。(23)
角弓其觩, 束矢其搜。(24)戎車孔博, 徒御無斁。(25)
既克淮夷, 孔淑不逆。(26)式固爾猶, 淮夷卒獲。(27)
翩彼飛鸮, 集于泮林。(28)食我桑黮, 懷我好音。(28)
憬彼淮夷, 來獻其琛,(30)元龜象齒, 大賂南金。(31)
【注釋】 ①思:發語詞。泮水:魯國水名。芹:水芹,菜名。②戾:到達。 止:語氣詞。言:乃。旂: 畫龍的旗。 ③鸞:通“鑾”,車、馬的鈴。噦噦:鈴聲。茷 (pei配)茷:旌旗飄動的樣子。 ④于:以。邁:行。 ⑤藻:水藻。 ⑥蹻蹻:馬強壯的樣子。 ⑦昭昭:響亮。⑧匪:不。伊:是。 ⑨茆(mao卯):即莼菜,一種可食的水草。⑩錫:賜。難老: 長壽。(11)屈:征服。群丑:指淮夷。(12)穆穆:儀表端莊的樣子。(13)則:標準、榜樣。(14)允:通。 昭:禱。假:通“嘏”, 福。列祖:眾位祖先。(15)伊:是、此。祜 (hu戶):福。 (16)明明: 勉勉。克: 能。 (17)攸: 乃。 (18)矯矯: 勇武的樣子。馘 (guo國):古代戰爭中割下用以計功的敵尸的左耳。(19)淑問:善于審問。皋陶 (yao搖): 堯舜時掌管刑獄的官。(20)濟濟: 眾多的樣子。德心: 善意。(21)桓桓:威武的樣子。狄:剔,治理。東南:指東南方的淮夷。(22)吳:錯誤。揚:借為傷。(23)告:究治。讻:指敵人。(24)觩: 弓彎曲的樣子。束矢:一捆箭。搜:射箭時發出的聲音, 同“嗖”。 (25)戎車: 兵車。博:多。徒:步兵。御:駕車的士兵。斁:厭倦、疲勞。(26)孔淑:很順利。逆:挫折。(27)式:乃。猶:謀略。(28)鸮 (xiao肖):貓頭鷹。(29)黮:桑樹的果實, 同“葚”。懷:給。(30)憬:覺悟。琛(chen): 珍寶。(31)元: 大。賂: 借為“璐”, 玉。南金: 南方出產的黃金。
【譯文】 泮水岸邊真歡樂,人在水中采水芹。魯侯車駕已來臨,彩色旗幟繡龍紋。龍旗舒展迎風飄,車鈴陣陣有節奏。百官不論大和小,跟隨魯侯向前進。 泮水岸邊真熱鬧,人在水中采水藻。魯侯車駕已來到,馬兒強壯四蹄驕。馬兒強壯四蹄驕,鈴聲響亮隨風飄。和顏悅色面帶笑,不是發怒是教導。 泮水岸邊真愉快,人在水中采莼菜,魯侯車駕已到來,泮宮里面酒筵擺。既飲美酒,同祝長壽。踏上征途,征服群丑。 儀表端莊的魯侯,將他的美德勤修。小心謹慎有威德,行為堪稱民之則。既能文來又能武,祈禱多福為列祖。事事仿照祖先行,自己求得這福佑。 勤勤勉勉的魯侯,發揚他的美德。既已修建起泮宮,淮夷從此歸服。英勇善戰的武將,獻上所獲的左耳。善審的法官如同皋陶,泮宮獻上所獲的敵囚。 文官武將人才多,克盡職守行善政。威武雄壯踏征程,去把東南的敵人懲。浩浩蕩蕩軍容壯,沒有失誤不傷亡。對待敵俘不究治,回師泮水報戰功。角弓拉緊弦開張,萬箭齊發嗖嗖響,戰車馳騁千百輛,車上車下戰氣豪?;匆囊呀洷徽鞣?,整個戰斗很順利。由于堅持了您的戰略,征討淮夷大獲全勝。
翩翩飛來的貓頭鷹,聚在泮水的樹林中。吃了我們的好桑葚,給我悅耳的聲音聽?;匆幕谖蛴行袆?,特從東南來進貢。大龜象牙和奇珍,還有大玉和南金。
【集評】 宋·朱熹:“此飲于泮官而頌禱之辭也?!?《詩集傳》卷二十)
元·劉瑾: “但此詩所言,不無過其實者,要當為頌禱之溢詞也?!?《欽定詩經傳說匯纂》卷二十一引)
明·孫鑛:“大體宏贍,然造語卻入細,敘事甚精核有致。前三章近風,后五章近雅。”(《孫月峰先生批評詩經》卷四)
清·姚際恒:“按《通典》載‘魯郡泗水縣,泮水出焉’,泮為水名可證。魯侯新作宮于其上,其水有芹藻之屬,故詩人作頌,因以采芹藻為興,謂既作泮宮而淮夷攸服,言其成宮之后發祥而獲吉也。故飲酒于是,獻馘于是,獻囚于是,獻功于是。末章乃盼泮水之前有林,而林上有飛鸮集之,因托以比淮夷之獻琛焉。通篇意旨如此。”(《詩經通論》卷十八)
清·陳奐:“前四章言修泮宮之化,后四章言伐淮夷之功。(第五章)言既作泮宮,淮夷攸服,此蒙上生下之詞也?!?《詩毛氏傳疏》卷二十九)
【總案】 此詩主題,歷來有兩種意見,一是認為歌頌魯僖公修學宮,重視教化,培育人才;一是認為贊揚魯僖公派兵征討淮夷,在泮宮祝捷??傆[全篇,似是廣泛地頌揚魯僖公的文治武功而并非有所專主,朱熹謂為飲于泮宮而頌禱之詞,較為切題。在頌詩中較有文采,魯侯出場的描寫細致入微,宴飲、戰爭等大的場面只用寥寥數語勾畫,語言概括精煉。結尾用貓頭鷹因吃了桑葚而聲音變得美妙動聽來比喻淮夷受教化后而覺悟、歸服,可謂獨具匠心。全詩“恬重和雅, 魯頌四篇, 推此第一”(牛運震語)。
上一篇:詩經《雅·大雅·生民之什·泂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國風·衛風·淇奧》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