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野草》原文|注釋|賞析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人問:世界上什么東西的氣力最大?回答紛紜的很,有的說“象”,有的說“獅”,有人開玩笑似的說:是“金剛” ,金剛有多少氣力,當然大家全不知道。
結果,這一切答案完全不對,世界上氣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種子。一粒種子所可以顯現出來的力,簡直是超越一切,這兒又是一個故事。
人的頭蓋骨,結合得非常致密與堅固,生理學家和解剖學者用盡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出來,都沒有這種力氣,后來忽然有人發明了一個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種子放在要解剖的頭蓋骨里,給它以溫度與濕度,使它發芽,一發芽,這些種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將一切機械力所不能分開的骨骼,完整地分開了。植物種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這,也許特殊了一點,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看見筍的成長嗎? 你看見過被壓在瓦礫和石塊下面的一棵小草的生成嗎? 它為著向往陽光,為著達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塊如何重,石塊與石塊之間如何狹,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頑強不屈地透到地面上來,它的根往土壤鉆,它的芽往地面挺,這是一種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塊,結果也被它掀翻,一粒種子的力量的大,如此如此。
沒有一個人將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確是世界無比。這種力,是一般人看不見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這種力就要顯現。上面的石塊,絲毫不足以阻擋,因為它是一種 “長期抗戰” 的力,有彈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韌性,不達目的不止的力。
種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礫中,有生命力的種子決不會悲觀和嘆氣,因為有了阻力才有磨煉。生命開始的一瞬間就帶來了斗爭的草,才是堅韌的草,也只有這種草,才可以傲然地對那些玻璃棚中養育著的盆花哄笑。
(1941年版《此時此地集》)
賞析 提到雜文,人們習慣把它同辛辣的諷刺、冷峭的譏嘲和詼諧幽默的筆致聯系在一起。雜文確實以諷刺見長,如匕首投槍。但是,扶持正義、謳歌光明的歌頌性雜文,亦是雜文園地中的一朵奇葩。夏衍的這篇《野草》就是一篇出色的歌頌性雜文。
本文象征意蘊極濃。作者寫作本文時,正值抗日戰爭的艱難的相持階段。野草的形象象征著堅持抗戰、向往光明的中國人民的頑強精神與斗志。本文在寫法上很有特點。作者先以兩個故事開頭,第一個故事點出世界上氣力最大的不是大象、獅子和金剛,竟是植物的種子,可謂出人意料。但就在讀者詫異于這一結論時,作者又以第二個故事證實植物種子令人難以置信的強大力量。經過這番烘托渲染之后,人們不能不對種子油然而生一種敬佩之情。這時作者才推出本文的中心形象——野草,讀者的目光也被引向這隨處可見、卻又極不令人注意的生命“大力士”。這樣寫,不僅使行文具有了一定的曲折性,也為人們認識野草進行了鋪墊。
野草形象的刻劃是本文的重點。作者采用了具體描述與抽象概括相結合的方法,鮮明地突出了野草的品格。首先,具體描述了野草在瓦礫和亂石中間掙扎生存的圖景,然后從韌性及樂觀兩個方面分析了小草得以所向無敵的原因。文章強調指出,小草所具有的力,是一種“生命力”,一種有彈性、有韌性的“長期抗戰”的力,而且它從不“悲觀和嘆氣”,是一種充滿了樂觀主義精神的蓬勃向上的力。這里,野草已經完全被人格化了。它的含義已經遠遠超出事物本身,而成為正在堅持長期抗戰的中華民族偉大力量的象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這篇雜文的優美的抒情筆法。作者對野草懷有真誠的崇敬之情,這種感情滲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間,深切真摯,頗為動人。“生命開始的一瞬間就帶來了斗爭的草,才是堅韌的草,也只有這種草,才可以傲然地對那些玻璃棚中養育著的盆花哄笑。”這樣的段落,飽含著詩意,情感及筆致的優美不亞于散文詩。
上一篇:戴名世《醉鄉記》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葉永蓁《鏡子的人們》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