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熥
丹陽渡口遇同鄉(xiāng),欲語匆匆怨夕陽。
君返江南我江北,云山千疊愁人腸。
陳十八不知何人。“十八”是其在家族中的排行。在作者的友人中,有一位叫陳價夫的秀才,與作者同籍(閩縣,今福州市),亦以詩著名。他是否本篇所說的“陳十八”,尚難確定。
徐熥于萬歷十六年中舉后,多次應進士考試不第,長期漫游在外。這一天,他來到長江邊的丹陽渡口,準備渡江北上,恰好遇到陳十八由江北來,要回福建家鄉(xiāng)。詩首句點題,以平平的語調(diào),交代了這一次邂逅相遇。但其中的意味,卻很是深長。“丹陽渡口”,好像只是說明相遇的地點,其實還包含著彼此均在客途、都懷有思鄉(xiāng)之情的意思;雙方的關(guān)系是“同鄉(xiāng)”,也就表明他們所思念的故鄉(xiāng)乃是同一塊土地,彼此的感情當然更加接近了。中國人向來重視鄉(xiāng)誼,這一對同鄉(xiāng)友人在異地不期而遇,所謂“老鄉(xiāng)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彼此格外親切,而平日深藏在心、難以對他人言說的鄉(xiāng)愁,突然被激發(fā)出來了。這時刻,二人不知有多少話要說,夕陽卻正在漸漸西沉,作者必須趕快渡過江去,容不得細述衷腸。第二句“欲語匆匆怨夕陽”,寫得生動而傳神,好像可以看到二人執(zhí)手相望,邊匆匆寒暄邊打量著天邊落日,難分難舍卻不能不馬上分手的一種情態(tài)。
前二句同時從雙方落筆,后二句偏向作者一方,把自己的懷鄉(xiāng)之情更推進一層。這是因為:雙方雖同在客途,卻一是南返,離故鄉(xiāng)日近;一是北上,離故鄉(xiāng)日遠。好像本來是二人同病相憐,此刻卻是一方痊愈一方惡化,情緒又不一樣了。惡化的一方由于另一方的對照,顯得更加可哀。順著友人將要歸去的道路遙遙眺望,只見山峰連綿,與暮云相接,更顯得層層疊疊。這“云山千疊”,本來并不能阻擋游子歸鄉(xiāng),陳十八就正要越過它而去。然而,對于作者來說,它又是一種象征,好像是迫使他不能不離鄉(xiāng)遠去的一切力量,使他與故鄉(xiāng)阻隔。所以,望著這重重云山,不由得肝腸欲斷,悲不自勝。
思鄉(xiāng)的詩作,前人寫得太多,不易見好。這一首卻不乏新鮮感,讀來頗能動人。這不但因為作者抓住了一個特殊的背景,所表現(xiàn)的情緒不同一般,而且在短短四句中,寫得層層遞進,將人們熟見的思鄉(xiāng)題材,表現(xiàn)得格外鮮明強烈。
上一篇:何景明《長安》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項圣謨《題自畫大樹》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