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況
古廟楓林江水邊,寒鴉接飯雁橫天。
大孤山遠小孤出,月照洞庭歸客船。
這詩寫作者途經小孤山所見景象。小孤山:俗名髻山,在江西省彭澤縣北大江中。首句寫江邊之景。江邊景物不少,而作者只拈出具有代表性的古廟和楓林,突現出江岸風物的古樸、幽雅。次句是一幅層次分明、形象生動的風景畫。與上面所寫古廟、楓林這些靜態景物不同,這里描繪的是兩組動態景物。一是“寒鴉接飯”。宋長白《柳亭詩話》:“江湖行旅,崇祀水神,風墻兩楫之間,常有群烏飛繞,舟人拋食空中,競接以去,謂之神鴉。”所謂“寒鴉接食”,寫的即是“江湖行旅”時的這一特有風光。“寒”字點明秋日時令。一個“接”字,刻畫群鴉飛空爭食的動勢,十分真切。二是“雁橫天”。鴻雁群居群飛,飛行的行列整齊,常排列成“人”字或“一”字形,稱之為“雁字”。作者這里用一個“橫”字,寫出了秋雁南歸,成“一”字形凌空飛過的陣勢和氣勢,頗為傳神。全句詩把低空與高空不同層次飛動的景物,組織在一幅畫面里,構成了鮮明多姿的形象,堪稱精彩的藝術描寫。三句詩說大孤山漸漸遠去,小孤山在眼前出現了。大孤山,在江西鄱陽湖中,因山成鞋形,又名鞋山,與小孤山遙相對峙。這句詩以大孤山之“遠”襯托小孤山之“出”,顯示了行程的變移。末句詩寫月照客船,流露出了孤寂飄泊之感。
這首詩題為《小孤山》,但全詩對小孤山本身并未作正面描寫,而是通過古廟、楓林、寒鴉、飛鴻以及大孤山等景物作襯托,展現了小孤山所處地理環境的特有的風姿,從側面渲染小孤山的勝境。至于小孤山的真面目如何,則留給讀者去想象,具有含蓄不盡的韻味。
上一篇:包佶《再過金陵》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韓翃《漢宮曲二首(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