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陸次云·鱉頭磯來鳳閣記》鑒賞
閣壓磯,磯壓水,水環瀉乎磯下,磯逆溯乎水上。亂石巉巖,與飛流相激,喧雷捲雪,高下參差。倚洪梁而望之,海幄起于瓊宮,蜃樓出于蛟室矣。
閣之前,溪魚潛躍,莫網莫綸①。漁人乃載鸕鶿, 放賓獺, 羽狡毛獧, 此出彼沒。 纖鱗各散②, 巨尾互舉,神鯉騰波,潑刺徑去。相視笑樂,不覺竟夕。而月輪東上,影入清波,絕底空明,螺蛤堪數。又似玉宇瓊樓與水晶宮闕合為一境,而棲神物外也。
夫石魚湖杯流耳,而次山矜得其遇;鈷鉧潭坳塘耳,而子厚喜其勿湮。使見是磯,更不知如何喜躍,余可無以傳之,與柳、元較勝乎?是為記。
(《北墅緒言》)
此記描繪了三幅圖畫,再現了來鳳閣的勝景奇觀。第一幅的取景點是在“洪梁”(高大的堤堰)上,從遠描繪來鳳閣的全景。文章第一句便突出閣的雄姿,使之處于畫面的中心位置,最高位置。“閣壓磯,磯壓水”,一個駕臨一個,而閣最雄。“壓”字給人以沉重有力的感覺。“環瀉”,寫水為磯所阻,它屈服了,只好繞磯而流。“逆溯”,寫磯矗立中流,硬是要與急流相抗,寸步不讓。水與石并無生命,作者寫來卻有情態。“喧雷捲雪”,水石相激之聲可聞,浪花濺起之形之色可見。“海幄”、“蜃樓”,比喻精巧,展現了一幅雄麗神奇的圖畫,是作者得意之筆。
第二幅取景點是在閣上, 俯視漁人驅放鸕鶿、賓獺 (賓亦獺) 捕漁的場景。場面不大,但氣氛緊張,扣人心弦。鸕鶿之狡捷, 賓獺之兇悍 (獧) , “纖鱗”、 “巨尾”、“神鯉”驚謊逃散的情狀,皆躍然紙上。第三幅取景點仍在閣上,視角也是俯瞰,而時間則在月夜。月映清波,一望到底,“螺蛤堪數”,此是實境,真切細微。“玉宇瓊樓”,謂九霄月殿,“水晶宮闕”,謂海底龍宮,此是虛景,玲瓏奇幻,與前段“鯨宮”、“蛟室”之喻相映成趣。
最后一段議論,以唐人元結得石魚湖 (在湖南道縣) ,柳宗元得鈷鉧潭(在湖南零陵)作陪襯,突出來鳳閣的奇勝和自己的喜躍之情。
上一篇:《唐·韓愈·馬說》鑒賞
下一篇:《清·戴名世·鳥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