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蕭統·與張緬弟纘書》鑒賞
賢兄學業該通,蒞事明敏,雖倚相之讀墳典,郤縠之敦《詩》 《書》,惟今望古,蔑以斯過。自列宮朝,二紀將及,義惟僚屬,情實親友。文筵講席,朝游夕宴,何曾不同茲勝賞、共此言寄。如何長謝,奄然不追! 且年甫強仕,方申才力,摧苗落穎,彌可傷惋。念天倫素睦,一旦相失,如何可言! 言及增哽,攬筆無次。
(《梁昭明集》)
梁武帝中大通三年 (531) ,張緬卒,武帝為之舉行哀儀,蕭統前往哭吊,又作此書與張緬之弟張纘,以寄其哀思。張緬之父張弘策是武帝親戚,又是佐命功臣; 而張纘則是蕭統的妹夫,緬、纘二人又都曾為蕭統東宮(太子所居)官屬。因此其關系非同一般。
書中先贊美逝者的學問和才干。據史傳記載,張緬自小好學,手不釋卷,藏書達萬余卷。有人執卷考問,他應答如流,無一失誤。又長于政務,18歲為淮南太守,斷決諸事,便甚為允當。后為御史中丞,號為勁直,故蕭統贊語,并非虛泛。倚相,春秋時楚國史官,能讀《三墳》、《五典》等古代典籍。郤縠 (xi hu細戶),春秋晉臣,史稱其悅禮樂而敦《詩》 《書》。蕭統這里稱美張緬之好學多才,古人亦不能過。接著回憶與張緬朝夕相處、讀書作文、游賞酣宴之樂。二紀,二十四年,張緬先后三度任東宮官屬。當年情事,歷歷在目; 而今一旦長逝,再也不可追攀,不禁悲從中來。又想到張緬方在壯年(強仕指40歲),正是展其才力之時,卻如苗摧穎(禾穗之芒,這里代指禾穗)落,更令人傷心痛惜! 最后想到張纘喪兄,一定痛不可言,而自己寫到這里,也哽咽更甚,執筆而不知所云。
此書抒發哀情,似信筆所之,無事而不可悲。句式整齊,多用偶句,乃因當時盛行此種文體,已成習慣,并非刻意雕琢。其語言其實頗為樸素,自肺腑中流出。全文僅百余字,似悲痛已極,不能再執筆,故戛然而止。所謂文已盡而勢有余,此文可以當之。
上一篇:《清·孔尚任·與季昭霽潭兩弟》鑒賞
下一篇:《清·毛奇齡·與故人》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