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惲《紫藤花歌并序》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元]王惲
癸未歲三月二十八日,宋賓客乘澤車過道宮訪予。時庭中紫藤花盛,爛若錦摛,道師蕭公邀宋與予坐藤陰下。尋友人張明之亦至,酒數(shù)行,開口笑粲,殊適然也。宋因出名紙屬予作字,一春天氣不佳,此日頗清潤可愛。既援毫,覺幽香馥郁,時集筆端,放手喜書,初不計其工拙也。遂話及樂天夢元九故事。予曰:“二公雖神交如此,恐未若今日之樂衎也。若取紫桐詩例賦長句歌之,以為他年林下一段奇事,可乎?”宋曰: “吾子便可承當。”遂率爾作歌曰:
竹宮瑣窗云霧垂,紫藤花發(fā)何葳蕤。仙家駐景出異供,橫掩桃李無晶輝。群蛟奮蟄力猶困,鱗鬣不耐凄風吹。天孫夜擲紫霞被,滿意下覆湏春曦。幽禽縮喙不敢啄,囚鎖恐泄蒼精機。又如王愷紫絲障,夸雄斗侈光陸離。倒冠落佩眾賓醉,臨風零亂千纓緌。虬柯扶疏散蒼翠,季倫擊碎珊瑚枝。青宮賓客今園綺,杖藜來扣仙人扉。遙驚紫艷翻半空,造物乃爾爭新奇。君不見香山老居士,夢與元九神交馳。覺來清吟增悵望,紫桐花下空懷思。何如吾儕時燕集,對床話久藤陰移。興余屬我掃牋素,爛柯不著山間棋。刺簷入戶要學騰蛟螭,鳥歸花落香下來,時集毫彩沾人衣。一杯眷露助香潤,清氣貯滿詩人脾。依依青裊廚煙起,好命庖人辦新美,炷香供具禱群龍。莫學癡藤蟠未己,燕南饑民饑欲死。
(時普旱無雨二載矣)
《紫藤花歌》是一首通過描繪木本花卉記述友人交往情誼的詩篇。從詩前小序中可知詩人寫作這首詩歌的契機,一是朋輩雅集,即興賦詠,記一時之盛,志友情之篤;二是由古及今,從唐代元稹、白居易的親密友誼,述及此時的與會者,彼此相知有如元、白,而朋友之間歡聚的機會和條件,卻遠比元、白優(yōu)越得多。話題的引起是詩人王惲同二、三友人在藤陰下飲酒談心,“一春天氣不佳”,今日卻難得這樣“清潤可愛”,春光明媚,令人適然,庭中盛開的紫藤花, “幽香馥郁”,正是揮毫吟詠的美好時刻。談興方濃, 自然聯(lián)想到元、白相交的往事,他們一朝在京都話別,天各一方,相會無期,對明月、浮云而憶故人,白居易在詩中寫道:“曉來夢見君,應是君相憶。夢中握君手,問君意何如。君言苦相憶,無人可寄書”。在王惲等人看來,元、白“二公雖神交如此,恐未若今日之樂銜也”,于是“取紫桐詩例賦長句歌之,以為他年林下一段奇事”,便寫下了這首《紫藤花歌》。
白居易寫過一首《初與元九別,后忽夢見之,及寤而書適至,兼寄桐花詩,悵然感懷,因以此寄》的古調五言感傷詩,雖然詩題中談及元稹寄來的是“桐花詩”,并非紫桐詩,更非紫桐花詩,但從詩題和詩的內容看,都與王惲小序所說的“樂天夢元九故事”吻合,因此,“取紫桐詩例賦長句歌之”云云,當指白氏此篇。
王惲的《紫藤花歌》從多方面歌詠了紫藤花,借詠花抒寫感慨,寄托近思遐想,進而聯(lián)系時事,表現(xiàn)了對窮苦百姓的關懷。全詩可分三層,第一層寫紫藤花葳蕤多姿,晶掩桃李, “遙驚紫艷翻半空,造物乃爾爭新奇”,使人驚嘆不已。第二層因景抒情,由眼前摯友賞花、飲酒賦詩的樂趣,聯(lián)想到當年元、白雖然交往厚密,卻遠隔關山,晤面暢敘而不可得,空具悵望懷思之情。既慨嘆古人之不幸,又慶幸今人之歡悅。第三層結尾時浮想連翩,慮及民生疾苦,卒章顯志,使作品增強了現(xiàn)實感和憂患意識。
寫樹木花卉的作品最忌直接描摹,那樣做勢必枯燥干澀,缺乏情采,使之味同嚼蠟,了無意趣。在這篇《紫藤花歌》里,詩人反復烘托,多方渲染,施展騰挪跌宕之功,連用比喻、擬人、狀物等藝術手法,才華橫溢,妙語綴珠。例如紫藤花的蒼勁柔韌,葉繁花茂,詩人用“群蛟奮蟄力猶困,鱗鬣不耐凄風吹”作比,而紫藤花的形狀、色澤,時而以“橫掩桃李無晶輝”狀之,時而用“天孫夜擲紫霞被”擬之,等等。流麗生動,情致盎然。
詩中雖有多處用典和引述前人故事,但都圍繞全詩題旨,使意境、氛圍更加和諧自然。 “天孫”即織女,用織女夜里拋擲紫霞被的美麗傳說狀寫紫藤花,抹上了一層縹緲朦朧的神話色彩,愈見嫵媚。而用王愷、石崇這兩個西晉顯貴夸示富侈,設置紫絲障和杖擊玉珊瑚的故事,進一步擬寫了紫藤花的茂密和虬柯扶疏的曲彎新奇,顯得活脫而富于生機,使讀者在視覺、聽覺等方面拓展開來,形成詩人和讀者間情感上的直接交流,增強了親切感。
由流傳下來的前輩詩人的韻事引起話題,并仿照前輩詩人的詩篇“率爾作歌”,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一落窠臼,便無新意,但如果完全拋開原詩,則又失去了“取紫桐詩例賦長句歌之”的寫詩契機。王惲顯然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并作了很恰當?shù)奶幚恚园拙右准馁浽〉摹皭澣桓袘选痹姙椤霸娎保厥銓憘€人的心理感受,既不同白氏詩作游離,又不受其束縛,這種以心理感受為本位的“率爾作歌”的藝術方法,是取前人詩例進行創(chuàng)作的最佳方法。詩中記敘了元、白的誠篤情誼,嘆息他們兩相遙想至于心神交馳、夢魂縈繞的心境、情態(tài),繼而由古及今,古今對照,發(fā)出“何如吾儕時燕集,對床話久藤陰移”的感慨,感情真摯純樸,不勝今昔之嘆,語出肺腑,今日朋輩歡聚之值得慶幸,彌足珍惜。
正是由于情真意切地寫出了今日觀賞紫藤花、飲酒吟詩的怡悅,撫今追昔,便自然流露出對世道和百姓的關切之情。因此,結尾“莫學癡藤蟠未己,燕南饑民饑欲死”兩句,雖然稍有陡突短促之嫌,卻并沒使人感到矯揉造作、裝腔做勢。也許詩人自己意識到篇末點題,會失之直陋,所以特加小注說明“時普旱無雨二載矣”。其恤民愛民之心,是值得稱道的。
上一篇:劉克莊《筑城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蘇軾《續(xù)麗人行并序》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