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生》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漢]民歌
烏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樹間。唶!我秦氏家有游遨蕩子,工用睢陽強、蘇合彈,左手持強彈,兩丸出入烏東西。唶!我一丸即發中烏身,烏死魂魄飛揚上天。阿母生烏子時,乃在南山巖石間。唶!我人民安知烏子處,蹊徑窈窕安從通?白鹿乃在上林西苑中,射工尚復得白鹿脯。唶!我黃鵠摩天極高飛,后宮尚復得烹煮之;鯉魚乃在洛水深淵中,釣鉤尚得鯉魚口。唶!我人民生各各有壽命,死生何須復道前后。
《烏生》屬漢樂府中《相和歌辭·相和曲》。 《宋書·樂志》云:“相和,漢舊曲也,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并且說:“凡樂章古辭,今之存者,并漢世街陌謠謳。”可知此篇為漢代民歌。相和曲使用的樂器有笙、笛、節、鼓、琴、琵琶等,這是一種以漢民族民間音樂為基礎的樂曲。
這首歌辭共二十句,五言、七言、九言句式交錯遞進,每四句可能是一個樂段,當中嵌以嘆辭“唶(jie)!”讀起來使人產生一種回腸蕩氣之感。詩的前八句敘述了“烏子”在秦氏桂樹間被蕩子弓彈射死的過程。其中描秦氏蕩子持什么弓彈,如何射殺烏,相當具體,頗為生動形象。烏是“端坐”桂樹間的,并沒啄豆食麥、惹事生非;而蕩子持彈射烏時,又是接二連三,必欲置之死地,這就使“烏死魂魄飛揚上天”,成為無可幸免之事。中間十句說明受迫害是無可逃避的。從烏之死聯想到烏子似乎是不該飛到秦氏桂樹間,如果端坐在“南山巖石間”的老巢中,那里山高林密,草埋小徑,曲折幽深,人類又何從知道烏子在哪里去彈殺他呢?但是,事實也不盡然;白鹿并沒跑到獵肉店前,而是躲在上林西苑中,也仍然被射工射死制脯;黃鵠盡力高飛,入云摩天,也逃不脫為后宮所烹煮的命運;鯉魚潛形水底,生活在洛水深淵中,也難免為釣鉤所釣被人捕食的下場。這一連串的事實說明:烏子即使躲在南山巖石間的老巢中,也未必就是安全的。這一段從烏子被彈殺,連類而及,舉出白鹿、黃鵠、鯉魚的被人捕食,意在說明一個道理:災難是無可躲避的,命運是難于逃脫的,無論你藏身多么深密,都不免遭人毒手。最后兩句把人生壽夭,委諸天命。這是從前段引出的對人生的深深慨嘆。
這首詩的調子較為低沉,是東漢末年那個時代的亂世之歌。一方面社會動亂,戰亂災荒,人民群眾災難深重,時時都有可遭到不測的禍患:另方面,朝廷政治黑暗,外戚、宦官互相傾亂,黨錮之禍,廣為牽連,官吏文人動輒得咎,他們大都有一種恐懼不安的心理。這首詩就反映了這種禍福難測而又無可奈何的社會情緒。其中充滿了詩人的聯想和想象。特別是從對蕩子彈射烏子的具體描寫中,我們又可看到詩人對生活的細致觀察。詩的本質是抒情的,但這首詩卻采用了說理形式。說理使抒情更強烈,更深刻,而抒情又使得說理更生動。這種表達方法增加了詩的感染力量。
上一篇:劉細君《烏孫公主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許棐《樂府二首》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