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民歌·時尚急催玉(自那日)》原文與賞析
自那日手挽手,訴衷情,難舍難分去。細叮嚀,重囑付,曾許下歸期。到如今屈指兒算將來,數將去,眼巴巴,意懸懸,不見情書捎寄。悶將來卸倒在床兒,手摩摩胸兒。我想我的情兒,待他的意兒,仔細思量,那些虧負了你,虧負了你?
這也是一首寫閨中相思的情歌。其抒情的纏綿繾綣,又自與他篇不同。
第一層為前兩句,寫分離。首句側重描繪情態: “手挽手”表明他們已不是初相識,他們已跨過初戀,步入熱戀;因而,分別在即,她已拋卻了少女的羞澀,把臂情郎訴衷情了。“難舍難分去”與 “手挽手”回應,更見其情意綿綿。第二句側重描繪語言。“叮嚀”、“囑付(咐)”的變式反復,表明了她情深意濃; “細”,表明她體貼入微; “重”,點出她情真意切。在仔細的叮嚀,一遍又一遍的囑咐中,有她的關切和擔憂,更有她的期望和要求。在古代,交通工具的落后(且不說封建勢力的阻撓破壞),導致了人們 “相見時難”,而“相見時難”又必然造成“別亦難”。因此,抒寫離愁別緒的作品,在古代文學中,特別是在詩詞曲賦中,占有極大的比重。在多如繁星的以離別為素材的作品中,表現手法及風格是不盡相同的。以北宋俗文學代表者、著名的大詞人柳永為例,他在 《雨霖鈴》中曾攝下這樣一個離別鏡頭: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無語凝噎,含蓄深沉,為歷代名家所稱道。但它仍與民歌有著較大的差異,不似這首民歌這樣潑辣、率真,表現出勞動人民坦直、爽快的質樸本色。“曾許下歸期”,是情郎哥對她的承諾,也是下文拓發的契機。后大半的人物活動,莫不由此生發而出。
第二層為第三句,寫企盼。“屈指兒算將來,數將去”,是抓細節,寫神態,展示了人物的深層心理。一個扳指細算,寫出了少女稚氣未盡、癡態可掬,也寫出了她渴盼歸期心切,度日如年。“眼巴巴,意懸懸”,刻畫神情,形態逼真;兩處疊字,再加以口語入歌,表達更通俗形象,真切感人。到頭來,卻是“算將來,數將去”,歸期又誤; “眼巴巴,意懸懸”,人書皆空。只一句,便把一位屈指盼郎、望穿秋水的少女形象活脫脫地推到讀者面前。僅此一點,便足可證明,明代民歌的語言極為簡潔生動,表現技巧也相當純熟。
最后兩句是第三層,寫反思。歸期失期,人未歸音信也無,熱切的盼望變成失意的惆悵,再度變成百思難解的苦惱,“卸倒”一詞很形象,表現了她心力交瘁、無力癱倒的狀態。摩胸,即撫胸,拍撫著胸。這是仰面倒在床上百般思索、 捫心自問的習慣性動作。 她仔細地回憶著相識以來的每一個鏡頭,仔細思量著自己的一言一行,仔細地重溫著自己對他的深情厚意,始終沒找出一絲差錯。既然自己沒有什么不是之處,可他為什么至今人不歸,連音信也沒有呢?于是,她又陷入更深的痛苦、不解和郁悶中。“那些兒虧負了你,虧負了你”,是自己的反思,也是對情郎的薄嗔和疑惑。無論反思也好,薄嗔、疑惑也好,都無不表露了她對心上人的一腔癡情。
這是一首很講究章法的民歌。寫離別時的難舍難分,叮嚀囑咐,為的是引出許下的 “歸期”。扳指數日,算的是歸期,歸期無期,才退而盼書。悶而卸倒,摩胸思量,皆因歸期未歸而產生的自我反思及對心上人的薄嗔、疑惑和幾許不解。沒了 “歸期”,前兩句便無著落,后三句也難發軔。以 “歸期”為焦點和輻射中心而成篇,不僅使整首民歌結構上嚴謹無間,更極準確地抓住了人物心態。
時間跨度大,人物心理刻畫細膩而富有層次,是這首民歌的又一大特點。它從分別開始,歷經漫漫的企盼,一直寫到反思。其間有女人公分別時的執手叮囑,難舍難分;企盼時的扳指細算,望眼欲穿;更有她反思時的摩胸思量,憂心忡忡。癡情不渝,無悔無恨;雖有薄怨,卻怨而不怒,表現了中國古代傳統的克己韌忍、溫柔賢慧的女性風范。一首不足九十字的民歌,能如此形象而真切地反映出長時間跨度中人物各階段的深層心理,真不能不令人 “駭嘆”。
上一篇:《明代民歌·時尚急催玉(俏冤家)(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明代民歌·時尚急催玉(青山在)》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