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楊柳枝(八首選六)》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唐]白居易
陶令門前四五樹,亞夫營里百千條。何似東都正二月,黃金枝映洛陽橋。
依依裊裊復青青,勾引清風無限情。白雪花繁空撲地,綠絲條弱不勝鶯。
紅板江橋青酒旗,館娃宮暖日斜時。可憐雨歇東風定,萬樹千條各自垂。
蘇州楊柳任君夸,更有錢塘勝館娃。若解多情尋小小,綠楊深處是蘇家。
蘇家小女舊知名,楊柳風前別有情。剝條盤作銀環樣,卷葉吹為玉笛聲。
葉含濃露如啼眼,枝裊輕風似舞腰。小樹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兩三條。
《楊柳枝》,即古樂府《折楊柳》或《折柳枝》,迄唐開元間始易為《楊柳枝》,進入教坊傳唱。白居易又翻為新聲,故其詩有“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其體制為七言四句。后人沿用為詞牌。
《楊柳枝》為白居易晚年之作,其《楊柳枝二十韻》題下自注云:“《楊柳枝》,洛下新聲也。洛之小妓有善歌者,詞章音韻,聽可動人。”唐孟棨《本事詩》稱: “白尚書有妓樊素善歌,小蠻善舞。嘗為詩曰: ‘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年既高邁,而小蠻方豐艷,乃作《楊柳枝》詞以讬意”云云。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據白居易自注及孟棨《本事詩》所載認為“《楊柳枝》,白居易洛中所制也。”
白居易所作《楊柳枝》共十首,傳說一首是為小蠻而作,一首是為應唐玄宗之好所作,其余八首是同時之作,第一首是引子:“《六么》《水調》家家唱, 《白雪》《梅花》處處吹。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這里選取的是二至七首,茲以次論之。
第一首“陶令門前四五樹”,借古詠今,寫初春的楊柳。陶今即陶淵明,以其曾做過彭澤縣令,故稱陶令。四五樹,指的是柳樹,是借用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宅邊有五柳樹”語; “亞夫營里百千條”是借地名而寫柳。周亞夫,西漢名將,開國勛臣周勃之子,文帝時,他以河內守為將軍,駐守細柳,防止匈奴貴族進攻。因為周亞夫曾駐守細柳,詩人就借用“細柳”這個地名寫柳。第一句借人寫柳,第二句是借地名寫柳,但不論是陶淵明宅邊的五柳樹,還是周亞夫營里的細柳枝,若和東都洛陽城中的楊柳樹相比,無不黯然失色,它們既沒有初春時節洛陽城中楊柳的嬌嫩,也沒有洛陽橋邊楊柳枝的富貴。此詩借助歷史上的名隱名將,用對比的手法,寫出了初春帝都楊柳的嬌嫩與富貴,具有深沉的歷史感。
第二首“依依裊裊復青青”,描寫三月楊柳的各種形態,曲盡其妙。剛剛發出嫩青葉芽的楊柳枝,在三月春風的吹拂下,款款擺動,牽惹起人們的無恨情絲;那雪白的柳絮楊花,漫天飛舞,爭寵斗艷,最后都悄無聲息地落在地上,恰如下了一場瑞雪;那低垂的柳枝,柔嫩細弱,嬌羞無力,不堪負起爭春的黃鶯。此詩用擬人的手法寫柳,寫來別有情趣。那依依裊裊的楊柳,恰似懷春的風塵少女,勾惹起縷縷情絲。然而,清風如少年逢場作戲,柳絮楊花被吹弄得飄飄然,最終卻毫無所得,依然終身無托,她傷透了心,再也經受不了這樣無情的戲弄。
第三首“紅板江橋春酒旗”,寫午后雨歇風定時的楊柳。在這首詩中,詩人明是感慨柔弱的楊柳經過雨打風吹的折磨,疲憊不堪,“萬樹千條各自垂”,實是借物詠史,對越女西施的不幸寄寓了深深的同情。西施是越國美女,越國戰敗,越王勾踐的謀臣范蠡進西施于吳王夫差。夫差十分寵幸西施,建館娃宮令居之。西施用色藝迷惑吳王,終于使吳王國破身亡,使越國再興。詩人借寫館娃宮前的楊柳遭受風吹雨打,來寫西施的不幸,借詠物來詠史,使全詩帶有強烈的歷史凝重感和鮮明的情感傾向;詩人的“可憐”,既有具體物象指向,又有情感載體,融入了較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
第四首把人們的視線從姑蘇臺引向錢塘,移接極為自然。西施美,蘇州的楊柳也婀娜多姿,然而,蘇州的楊柳哪里比得上錢塘的楊柳呢?一句“更有錢塘勝館娃”,寫出了錢塘楊柳的多姿多態、嬌羞含情。詩人從寫傾城移國的奇女子西施,轉而寫社會底層的弱女子蘇小小,不知不覺地把讀者帶到了“煙柳畫橋,風簾翠幕” (柳永《望海潮·江南形勝》)的江南名城杭州,帶到了美麗如畫的西子湖邊,讓人們一睹風流多情的蘇小小的容顏。蘇小小,南齊人,錢塘名倡,傳說古辭“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為其所作。南齊以還,蘇小小為風流多情女的代名詞,故詩中有“若解多情尋小小”之句。去哪里尋找這樣的風流多情女呢? “綠楊深處是蘇家”。這里的“綠楊”,既是回歸正題,詠嘆楊柳,又具有另一層意思。楊柳枝條,任人攀折;楊花柳絮,隨風依附;故詩人又用“綠楊深處”隱寓蘇小小的妓女身份。此詩大開大合,放得開,收得攏,尾句收得自然,富有寓意。
第五首借物寫人,描繪出蘇小小幼時的天真可愛,與前首詩形成對比。蘇小小幼時就名傳鄉里,她身材苗條,嬌羞可愛,就象風前楊柳,亭亭玉立,微風吹來,起伏蕩漾,極富情致。她站在柳樹下,伸手折條柳枝,剝去嫩皮,編作銀圈,自豪地戴在脖子上;她卷起一片柳葉,輕輕地吹著,那聲音輕柔悅耳,恰似玉笛聲聲。詩人漫不經心的兩筆,形象地勾勒出蘇小小天真可愛的神態,寫出了幼時的蘇小小純真多情,稚氣可愛。詩人借風寫柳,借柳寫人,使人與柳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第六首,前兩句寫柳葉之純凈,狀柳枝之嬌態。正因為楊柳枝如此嬌嫩可愛,才招致了眾多的折枝人,他們毫無憐憫同情之心,任意摧殘幼小的楊柳樹,使小樹經受不起這種殘酷的打擊,乞求折枝人手下留情,留下兩三枝以維持它那已堪可憐的生機。此詩用擬人的手法寫楊柳,同時又借楊柳暗喻蘇小小那樣的淪落風塵、遭人凌辱的弱女子,對她們的不幸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白居易的《楊柳枝》詩清新別致,意味雋永。他善于駕馭語言,使事用典,寫不同時令、不同情境之中的楊柳,形象逼真,如在眼前,使“物——人——我”三者渾然一體,既創造出了最佳的意境,又收到了最佳的效果。
上一篇:吳壽宸《朱陳村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耶律鑄《松聲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