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
《九歌》之稱,起于遠古?!?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chuci/20181029775.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離騷》說:“奏九歌而舞韶兮”;《天問》說:“啟棘賓商,九辯九歌”;《山海經》說:“夏后開上三嬪(賓)于天,得九辯與九歌以下。”記載完全吻合。據說是啟從天上偷來的。此屬神話傳說,然亦是歷史之曲折的反映。《楚辭》中的《九歌》,是屈原根據楚國南部流傳已久的民間祭神歌舞的歌詞加工改寫而創造出來的。王逸的《楚辭章句》說:“《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巫而好祠,其詞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屈原放逐,竄伏其域,懷憂苦毒,愁思怫郁。出見俗人祭祀之禮,歌舞之樂,其詞鄙陋,因為作《九歌》之曲。上陳事神之敬,下見已之冤結,托之以諷諫。故其文意不同,章句雜錯,而廣異義焉?!敝祆湔f:“……蠻荊陋俗,詞既鄙俚,而其陰陽人鬼之間,又或不能無褻慢淫荒之雜?!虮耸律裰?,以寄吾忠君愛國眷戀不忘之意。”從內容上說屈原“見已之冤結”和“寄吾忠君愛國眷戀不忘之意”,未免出于臆測。然而,從情調上,卻雜揉著屈原幽思悵惘之悲與堅貞不渝之志,從《九歌》中篇篇可感。
王逸與朱熹以為《九歌》是屈原放逐后創作的,從詩中的哀怨情調與沅湘一帶的風俗可證,恐正是一種“江價之遺風”。郭沫若以為“《九歌》是屈原未失意時的作品”。理由是“歌辭的清新,調子的愉快”(見《屈原賦今譯》)。這“清新”和“愉快”恐怕是與《離騷》和《九章》相對比而言的。然而《九歌》是改寫民間祭神的詩歌,而《離騷》與《九章》是直接敘寫自身的遭遇,情調固然是不同的。不過,《九歌》的哀怨情調也是處處可見的。
《九歌》有十一篇,與“九”之數目不合,引出許多歧見。明黃文煥《楚辭聽直》將《山鬼》、《國殤》、《禮魂》合為一篇,攏為九篇。蔣驥《山帶閣注楚辭》分別把《湘君》和《湘夫人》、《大司命》和《少司命》各合成一篇,也攏為九篇。清林云銘以為:“《山鬼》與正神不同;《國殤》、《禮魂》乃人之新死為鬼者,物以類聚,雖三篇實得一篇,合前共得九?!蓖醴蛑詾椤抖Y魂》是各篇通用的送神曲,則為十篇。聞一多以《東皇太一》是迎神曲,加迎神曲不充其數,適得九篇。游國恩與馬茂元贊成王夫之的說法,則《九歌》實為十篇。馬茂元以為:“其實,《九歌》之所以名為《九歌》,和它的是否為九篇,并沒有固定的、不可移易的關系……它之所以標名為‘九’,只是說,由多數歌辭組合成為一套完整的樂章。歌辭的實數并不受九的限制。”游國恩與馬茂元都以為,以每篇詩祭祀一個神(鬼)而論,應是十篇。
上一篇:經典《喬吉》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九章》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