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有所思》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元]趙孟頫
思與君別來,幾見芙蓉花。盈盈隔秋水,若在天一涯。欲涉不得去,茫茫足煙霧。汀洲多芳草,何心采蘅杜。青鳥翱云間,錦書何時還?君心雖匪石,祇恐彫朱顏。朱顏不可仗(一作復), 那能不惆悵。何如雙翡翠,飛去蘭苕上。
《有所思》為樂府舊題,本篇為趙孟頫所作的擬樂府詩。詩作通過思念情人的復雜心理的抒寫,表現了一種真摯深沉的情思。
“思與君別來”四句寫別離。前兩句寫時間別離之久,后兩句寫空間上相隔之遙。 “思與君別來”敘述平淡,而“幾見芙蓉花”就情感深沉了。 “幾見”二字暗含著久別難耐之意。一年一度的芙蓉花開已有幾次了,仍不見情人歸來。不寫他物而獨寫芙蓉者,一來因為荷花的艷麗更易激起纏綿的情思,且與后面的“朱顏”相呼應;二來因為白居易那“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的名句,又為“芙蓉”賦予了特定的內涵。 “盈盈隔秋水”兩句,進一步寫相距之遠。“秋水”典出《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辨牛馬。”這樣的秋水,當然是“盈盈”,由此秋水相隔,說“若在天一涯”也不為夸張。相隔既久且遠,思念之情自可理解,這就為后面的情感抒發打下了基礎。
“欲涉不得去”四句寫相思。由思念而決心前往尋找。尋找時還要帶上象征愛情的禮物——蘅杜。然而茫茫煙霧充斥于浩渺的秋水之上, “欲涉”而不可得,采來蘅杜又有什么用呢? “汀洲多芳草,何心采蘅杜”,系由屈原《九歌·湘君》 “采芳洲兮杜茗,將以遺兮下女”化來。杜茗即蘅杜,香草名,象征純潔的心靈與真摯的愛情。湘夫人采來杜茗贈給湘君的侍女,希望能與湘君一通最后的情愫。這里卻是抒情主人公看到芳洲上繁茂的香草,因不能前往見到遺贈的情人而無心采摘。這種以行為的懶散來襯托心情的煩燥的手法,比之湘夫人的情感波濤,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欲涉”而采芳,因“煙霧”而無心。一個“欲”字可見思念之深,一個“涉”字知其決心之大。 “不得去”三字又表達了愿望無法實現時無可奈何的心情。此間情感曲折微妙的變化是何等的細膩呵!正是這種復雜矛盾的情感狀態,才能把真摯深厚的相思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青鳥翱云間”四句寫諒解。“欲涉”不得,只好等待書信。可惜的是連信也不來。“青鳥”兩句正是盼書不至的失望心情的寫照。青鳥為送信的神鳥,系神話中的西王母所使。《武帝故事》稱,武帝見青鳥西來,東方朔就斷定“西王母暮必降尊像”。故李商隱有“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的詩句。據此, “青鳥翱云間”應為書信要來的征兆, “錦書何時還?”卻是實際上盼書不至的失望。不過,思婦并未因而怨恨、絕望。 “君心雖匪石”句,既有淡淡的怨氣,更多的卻是信任和諒解。相信君心非石,也就是對自己純真愛情的信任。然而, “雖”字一轉, “祇恐彫朱顏”,卻寫出了思婦青春不再的恐懼,這又為那種信任和諒解籠罩上了一層淡淡的怨愁。在這里埋怨與諒解,信任與恐懼,矛盾交織地構成了思婦的特定心態。
最后, “朱顏不可仗”四句寫惆悵。欲涉不得,盼書不至,信任和諒解又排解不了朱顏不復的恐懼。令人驚嘆的是,當苦悶和惆悵達到高潮時,抒情主人公竟為我們升華出一個新的理想境界: “何如雙翡翠,飛去蘭苕上”,以想象代現實,把情感推上了高潮。 “翡翠”,鳥名,雄赤為翡,雌青為翠。蘭苕為蘭花的莖。郭璞《游仙詩》云:“翡翠對蘭苕,容色更相宜。”意為彩色的翡翠鳥,雌雄雙雙,在幽雅的蘭花間戲飛,更顯得色彩諧調,光彩照人,令人向往。作者在此信手拈來,以表達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與其長期分離,坐視朱顏彫謝,不如化為翡翠鳥,雙雙飛翱在蘭苕之上。于是,這四句詩中惆悵與想象相得益彰。想象得越美,越顯得現實的無情;現實越無情,越能使想象放射出奇異的光彩!因其美好的理想,終究不過是想象之詞,只能更增其惆悵。但詩卻戛然而止,不再回到現實中來,全詩結束在一片幻景之中,滿足了人們的審美期待。
上述簡析可知,詩中抒發的情感真摯、熱烈、深沉、細膩。情感純凈而不單調,心情復雜而不失愛情專一。在藝術上,詩人也匠心獨運,頗有特色。第一是巧妙地用典。妙就妙在用典而不留痕跡。“秋水”、“芙蓉”,看作直白的敘述也無不可。但如作典故看,就增加了詩的容量,豐富了詩的情感。似無典而有典,為讀者的審美想象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汀洲多芳草,何心采蘅杜”, “何如雙翡翠,飛去蘭苕上”,雖然用典顯露,但點石成金,別出新意,貼切自然地表達了抒情主人公的復雜心情與美好理想。用典或隱或顯,均可謂妙手天成。第二是情感邏輯的嚴密。詩中的情感循著自然的邏輯前進。由相離而相思,由相思而諒解,由諒解而惆悵,由惆悵又升華出一個幻化的理想境界。真是環環相扣,步步上升,水到渠成地把情感推向高潮。其間雖無大起大落的感情怒潮,卻不乏曲折迥環、跌宕多姿的細微變化。因而具有深沉的打動人的情感邏輯的力量。第三是文字風格艷麗,韻律諧調。用詞上色彩濃艷。芙蓉、秋水、煙霧、蘅杜、青鳥、錦書、朱顏、翡翠、蘭苕,簡單構成了一幅五彩繽紛的畫面。這艷麗的色彩正好與抒情主人公那濃烈的情思相契合。在韻律上,諧調自然,韻腳四句一轉,恰當地表達了情感的發展軌跡。
總之,全詩思緒哀怨中有諒解,失望中有希望。全詩格調是于艷麗中見愁思,于惆悵中見樂觀。這是一種真正的和諧之美。
上一篇:盧仝《有所思》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元好問《望歸吟》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