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蘭《三峽流泉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唐]李季蘭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聞。玉琴彈出轉寥敻,直似當時夢中聽。三峽流泉幾千里,一時流入深閨里。巨石奔崖指下生,飛波走浪弦中起。初疑噴涌含雷風,又似嗚咽流不通。回湍曲瀨勢將盡,時復滴瀝平沙中。憶昔阮公為此曲,能使仲容聽不足。一彈既罷復一彈,愿以流泉鎮相續。
《三峽流泉》,古琴曲名。 《琴集》曰:“《三峽流泉》,晉阮咸所作也。”李季蘭這首《三峽流泉歌》屬樂府《琴曲歌辭》。李季蘭,名冶,以字行。她是唐代著名的女詩人,美姿容,善彈琴。她這首詩《淵鑒類函》題作《聽從叔琴彈三峽流泉歌》,是一首描寫從叔彈奏《三峽流泉》琴曲的詩。詩中再現了《三峽流泉》樂曲的意境,贊頌了從叔彈琴的高超技藝,同時表達了自己對《三峽流泉》樂曲的喜愛之情。
詩首先從對《三峽流泉》的感受寫起。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聞。”詩人托言自己家住巫山,常常聽到巫峽流水的聲響。因為非常熟悉,對它的感情也就非同一般了。詩人不用“巫山頭” “巫山下”而用“巫山云”不僅突出了巫山云霧繚繞的意象,而且會使人聯想到巫山云雨的神話故事,從而為這首詩增添了一種神奇浪漫的色調。 “常自聞”則表達出一種親切感。接著詩人從巫峽流水的自然音響寫到《三峽流泉》樂曲:“玉琴彈出轉寥復,直似當時夢中聽。”寥復(xiong),是遼遠的意思。這里是說用琴彈奏的《三峽流泉》樂曲聲響變得遼遠了,就象平時夢中聽到巫峽流水的響聲。夢中的景象是人的幻覺的產物,是經過非意識的主觀加工的意象,和藝術作品中的意象有相通之處。“夢中聽”一方面準確地體現了音樂形象那種飄飄渺渺,朦朦朧朧,如幻如真,難以捉摸的特點;另一方面也表明作為藝術的《三峽流泉》樂曲與巫峽流水的自然音響既有某種相似,而又比它更美妙,更動聽。
詩的中間部分具體描繪從叔彈奏《三峽流泉》的情景,生動地再現了《三峽流泉》的音樂形象和意境。
“三峽流泉幾千里,一時流入深閨里。”從叔在深閨中彈奏《三峽流泉》就象千里奔流的三峽流水流進了深閨。這里詩人一方面從總體上寫出《三峽流泉》樂曲雄壯奔放的氣勢,同時又巧妙地點出從叔彈奏《三峽流泉》的地點。接著詩人對琴聲作了具體摹寫:“巨石奔崖指下生,飛波走浪弦中起。”隨著從叔手指的彈撥,弦中響起急驟的琴聲,象巨石從高崖上滾落下來,象波浪飛濺奔騰而去。這里詩人同時從視覺與聽覺用形體和聲音摹寫出從叔彈奏的《三峽流泉》樂曲驚心動魄的洪大氣勢。“初疑噴涌含雷風,又似嗚咽流不通。”琴聲時而象江河噴涌,風吼雷鳴;時而又象嗚嗚咽咽,低聲哭泣。詩人以聲寫聲,摹寫出琴聲由宏大轟鳴到低微斷續,情調由憤怒到悲戚的變化。用“初疑”“又似”相呼應,寫出一種如幻似真,捉摸不定的感受。然后詩人以“回湍曲瀨勢將盡,時復滴瀝平沙中。”寫出樂曲令人驚心動魄的高潮過后逐漸出現的輕細平緩的尾聲。不僅形象地寫出了樂曲的旋律由急促到松緩的變化,同時也表現了聽琴人緊張心情的松弛。
最后又從彈琴回到聽琴上來,贊頌從叔高超的琴藝,表達自己對《三峽流泉》樂曲的喜愛,并與詩題相照應。
“憶昔阮公為此曲,能使仲容聽不足。”阮公指正始時期著名的詩人和音樂家阮籍。這里借以喻從叔。仲容是阮籍的侄子阮咸的字。這里借以自喻。詩人把《三峽流泉》琴曲的創作歸于阮籍,和《琴集》所說不同,可備一說。這里詩人以昔比今,贊頌了從叔的音樂天才和高超琴藝,表達了對從叔的欽慕,同時也寫出了自己對《三峽流泉》的喜愛。詩人把有關《三峽流泉》的典故信手拈來,用得自然而親切。可謂文章天成,妙手偶得。最后全詩以“一彈既罷復一彈,愿似流泉鎮相續。”作結,象是說阮公和仲容,又象是說從叔和自己。象是在用典,又象是直抒胸臆。 “愿似流泉鎮相續”表達了對《三峽流泉》喜愛之深,又妙在就近取喻,余味無窮。
在唐代為數不少的摹寫音樂的詩篇中,李季蘭這首《三峽流泉歌》堪稱富有特色的佳作。從審美角度看,這首詩最突出的特色是壯美與柔美的結合。一方面詩人用與三峽有關的“流泉幾千里”、“巨石奔崖”、“飛波走浪”、“噴涌”、“雷風”、“回湍曲瀨”等意象再現《三峽流泉》的音樂意境,具有驚心動魄的氣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呈現出雄奇豪放的壯美特色;另一方面詩人又用“家住巫山云”、“流水常自聞”、“深閨里”、“夢中聽”等寫聽琴的環境和感受。用阮公和仲容的典故寫彈琴者與聽琴者的關系。這些意象又給人以輕柔感和親切感,具有濃厚的家庭生活氣息和人情味。詩中有鮮明的主體意識,時時流露出女性的柔情,因而又具有一種柔美的特色。也許因為李季蘭的詩具有這種柔美與壯美結合的美學特色,劉長卿才把她稱為“女中詩豪”吧。
上一篇:張維屏《三元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上山采蘼蕪》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