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飲馬長城窟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魏]陳琳
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舉筑諧汝聲!” “男兒寧當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長城?”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作書與內舍:“便嫁莫留住!善待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語一何鄙? !”“身在患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結發行事君,慊慊心意關。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
這首詩在樂府詩中屬《相和歌辭·瑟調曲》。陳琳借古題來描寫修筑長城給當時人民所帶來的深重災難。
開頭兩句“飲馬”起興,突現出北國長城,使人難耐的寒冷氣候,牲口應比人更能耐寒,可是寒冷的泉水竟能“傷馬骨”,馬兒尚且如此,人的感受就可想而知了。這兩句是起興,又是烘托,自然引出三、四兩句, “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役卒們實在忍受不了這惡劣的寒氣,就向督工的長城吏致辭求歸。緊接“官作”兩句是長城吏的答復:官府程自有規定期限,哪能由你們說了算呢?大家快一齊唱打夯歌,努力干活!役卒們面對這一無情的拒絕,終于按捺不住內心的怒火,爆發出強烈的吼聲:“男兒寧當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長城?”而這一強烈的吼聲,則是用襯托的方法表達出來的,役卒們寧可戰死沙場,怎能忍受這修筑長城,渺無歸期的痛苦呢?這種戰死沙場比痛苦勞役還要爽快的扭曲心理,深沉地展示出役卒們痛不欲生的內心世界,激起了詩歌的第一次怒潮。
“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這四句看似前八句怒潮后的汨汨流水,實則是轉換手法,以兩個疊詞“連連”形容長城的連綿千里,暗示無盡的愁思,又以兩個“多”字構成極大的反差,鮮明地揭示出:正是修這“連連三千里”的長城才給廣大役卒帶來夫妻永別的不幸和災難。這四句在結構上承前啟后,起到過渡的作用,由役卒與長城吏對話描寫轉入到邊城健少與他妻子書信的往來寄答。
邊城健少囑咐他妻子“便嫁莫留住”,要她“善待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可見他對妻子的感情是很深的,但卻勸她改嫁,是因為他意識到自己必死無疑了,因此他不忍心讓妻子為自己而受苦,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對愛情有著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 “報書往邊地”是他妻子的答復:“君今出語一何鄙?!”是妻子在信中對丈夫的責備,正是這種責備才是表明自己忠于愛情志向的親切話語。
如果說第一次去信時役卒沒有把情況說清楚,那么這一次就說得明明白白。 “身在患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他家子”指他妻子。“生男”四句是由民歌轉化而來的,秦筑長城時,死者不計其數,民歌云: “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尸骨相撐拄?”(《水經注·河水》引晉楊泉《物理論》中記)封建時代重男輕女,而詩中卻重女輕男:生了男孩不去養活,生了女孩用干肉(脯)去養活她。這憤激之語是對封建社會統治階級苛刻政理血淚控訴。
這位役卒抱定必死決心與妻子訣別,他妻子該作如何選擇呢?“結發行事君,慊慊心意關。”“慊慊”,心中有所求的樣子,自從我嫁給你,我心中只有你啊! “明知”一句說明她對丈夫回來不抱任何幻想,也是從正面回答問題: “賤妾何能久自全?”失去了你,我又怎么能夠長久活下去呢?話語委婉卻表現出她剛烈的性格:決心以死來殉情。至此全詩的悲劇達到高潮。
全詩一共寫了三次對話,這三次對話寫來井然有序,且合乎各自身份,表現出不同的思想性格,讀來如見其人,實為漢樂府詩歌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上一篇:《飲馬長城窟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王令《餓者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