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令《餓者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宋]王令
雨雪不止泥路迂,馬倒伏地人下扶。居者不出行者止,午市不合人空衢。道中獨行乃誰子?餓者負席緣門呼。高門食飲豈無棄,愿從犬馬求其余。耳聞門開身就拜,拜伏不起呵群奴。喉干無聲哭無淚,引杖去此他何如?路旁少年無所語,歸視紙上還長吁。
王令是一個以“達濟天下”為抱負的詩人。他身處貧困而又能深切同情下層勞動人民的疾苦。他在《暑熱思風》詩中道: “坐將赤熱憂天下,安得清風借我曹?”在《暑旱苦熱》中亦云:“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間。”王令的詩繼承了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憂天下”同情人民的精神。王令生活的北宋中葉,積貧積弱的局面已經形成,朝廷對外屈辱退讓,納貢輸物,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地主豪紳卻大量兼并土地,加上官府的苛捐繁稅,造成了貧苦農民破產逃亡,背井離鄉,饑餓轉徙者不絕于途。詩人對此寄予深刻的同情和憂愁。 《餓者行》正表現了他這種思想。
詩的開頭四句描寫景物為人物的出場設置一個典型環境:天寒雨雪、道路泥濘,行走艱難,連馬倒下來都要人扶。在這時,一般居民都不外出,行旅之人也不敢上路,甚至到了中午通衢大道也看不到人影。
“道中獨行乃誰子”以下八句寫餓者行乞過程。前四句的描寫構成了一個嚴寒肅殺的背景,在這個背景上出現的人物就給人以突出醒目的效果,以至人們不禁驚詫:在這個時候獨行在道的是誰呢?他要干什么?下句答曰: “餓者負席緣門呼?!痹瓉硎且粋€饑餓行乞之人?!案唛T食飲豈無棄,愿從犬馬求其余。”他來到一家富豪高門之前,堂上正在午宴。他乞求能得到些剩棄的食物,甚至把喂狗喂馬多下來的給點充饑也行。幾句把餓者行乞求活的可憐形象活生生地刻畫出來。氣候如此惡劣,如不是饑餓已極,他是不會出門行乞的,再看他的行裝,所背負之席業已說明一席之外它無所有,是一個無處安身無依無靠之人。餓者的要求并不高,犬馬之食足矣!其狀之凄慘令人不忍目睹??绅I者等到的是什么呢?“耳聞門開身就拜,拜伏不起呵群奴”。富豪家的大門終于打開,餓者連忙躬身下拜,伏地不起,因為饑餓已顧不上許多,只求能得到一點“賜予”??陕牭降膮s是“呵群奴” (即群奴呵。因押韻而倒裝)。一邊是伏拜不起饑寒交迫的餓者,一邊是如虎如狼的“群奴”之“呵”。餓者的可憐襯托了高門的冷酷,兩相對照把高門的為富不仁入木三分地刻畫出來,同時也揭示了當時尖銳的社會矛盾。餓者的一點乞食指望破滅了,“喉干無聲哭無淚,引杖去此他如何?”這里是如此冷酷,其他的地方又怎樣呢?詩人明知餓者此去不會得到更多的仁慈,結局一定更悲慘,但故作設問,借以引起讀者的深思。
“路旁少年無所語,歸視紙上還長吁?!边@路旁的少年(古“少年”指青年)正是詩人自己。他看到這觸目驚心的現實,雖“無所語”,但心頭的沉重壓抑可以想見。直到歸來后,詩人鋪紙展筆描繪此景時還不覺長嘆,這“長吁”之中包含了多少同情多少憤怒!
全詩以作者的觀察為視角,用白描手法把所見所聞記述下來,通篇雖無憤怒激昂的議論,但詩人的感情通過畫面的描寫而力透紙背,給人以強烈的振撼。
上一篇:陳琳《飲馬長城窟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阮瑀《駕出北郭門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