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吉《宜溝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清]洪亮吉
宜溝驛中逢節使,三日馬蹄聲不止。沖途驛馬苦不多,役盡民馬兼民騾。民騎不給官家食,更要一騎增一卒。馬行三里力不支,馬病乃把民夫笞。長須壓后尤無忌,急選官騾訪官伎。民田要雨官要晴,一日正好兼程行。車前輿夫私嘆息,曾與此官居間壁。官前應試苦力疲,百錢得驢詫若飛。君不見人生貴賤難如一,不是蹇驢偏有力。
《宜溝行》是洪亮吉仿樂府舊題而作的樂府詩。這首詩寫一個官員騷擾百姓,和這個官員居官前后的行徑作對比,對橫行霸道,狗仗人勢的封建官員進行了無情的鞭撻和辛辣的諷刺。
全詩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宜溝驛中逢節使,……一日正好兼程行”十二句為第一部分,寫官員擾民的情景。 “宜溝驛中逢節使,三口馬蹄聲不止”,一個“逢”字,以詩人親身經歷寫來,使人感到真切。在河南湯陰縣南的宜溝小鎮這個偏遠的驛站里碰到了身受朝廷委派執行使命的大官“節使”,這個節使是什么樣?他又是干什么的呢?詩人沒有給以直接說明,而是描繪了“三日馬蹄聲不止”這樣一個狼煙滾滾、經久不息、雞犬不寧、人心怵迫的緊張場面。而這個場面的導演者“節使”的凜凜威風和騰騰殺氣也就躍然紙上了。在節使的命令之下,隨從們對老百姓進行了極其殘酷的掠奪。這里不說他們掠奪的財貨多,而說“沖途驛馬苦不多,役盡民馬兼民騾。”驛馬既不夠用,就要役使民馬民騾。這里深刻地揭露了“節使”對百姓的殘酷掠奪。民馬民騾盡則盡矣,而更殘酷的是“民騎不給官家食,更要一騎增一卒”。為了運送從百姓手中掠奪的財貨,他們不僅百姓手中搶走了民馬民騾,并且還要老百姓自備草料和親自押送。更有甚者, “馬行三里力不支,馬病乃把民夫笞”。對老百姓的壓迫已經到了不能再殘酷的地步了。 “長須壓后尤無忌,急選官騾訪官伎”。官員的仆人長須奴更是無所顧忌,到處尋求供奉官府的娼妓。 “民田要雨官要晴”表面上寫民田干旱要雨和官員運輸要晴的矛盾,實際上則是寫民與官的尖銳對立。盡管馬力不支,民饑難耐,但在鞭笞之下還要日夜兼程,這是多么悲慘的場面啊。
“車前輿夫私嘆息”以下六句為詩的第二部分,以一個“曾與此官居間壁”的輿夫的口吻,揭穿了上篇所刻畫的那個滿臉煞氣的封建節使本來的卑微猥瑣的面目。做官以前,他無錢無勢,應試之時無錢買馬,雇來一個毛驢,這個沒見過大貢香的小廟爺就已得意洋洋,驚嘆若飛了。寥寥幾點,刻畫出一個地地道道的落魄潦倒的窮秀才的窘態。這種窘態與不可一世的惡煞神的面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將小人得勢的丑態和盤托出。 “君不見人生貴賤難如一”可謂點睛之筆,升華了詩意,揭露了成狗便咬人的封建官僚的本質。“不是蹇驢偏有力”一句在滑稽詼諧中冷嘲熱諷,給權貴以有力的鞭撻,表現了對權貴的極大蔑視和憤慨。
這首詩與元代散曲家雎景臣的《高祖還鄉》異曲同功,堪與之并駕齊驅。明代朱權《太和正音譜》稱“雎景臣之詞風管秋聲”,而這里洪亮吉之筆冷嘲熱諷,喜笑怒罵,痛快淋漓,同樣具有辛辣刺激的蒜椒風味。
上一篇:劉云《婕妤怨》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許志仁《寄衣曲》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