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曉旅人去,天高秋氣悲。明河川上沒,芳草露中衰1。此別又千里2,少年能幾時(shí)。心知剡溪路3,聊且寄前期4。
大歷五言,皆紆而不迫,幼公后出,氣調(diào)為小變,顧情來之作,有不自知其然者,亦佳構(gòu)也。
【校記】
1.衰,《全唐詩》一作“滋”。
2.千,《全唐詩》一作“萬”。
3.心知,《全唐詩》一作“青冥”。
4.聊且寄前期,《全唐詩》一作“心與謝公期”。
【箋釋】
[朱山人放] 見本書卷六朱放小傳箋釋。
[山曉]曉,天明。李白《觀胡人吹笛》:“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聲。十月吳山曉,梅花落敬亭?!?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baijuyi/"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白居易《和曉望》:“休吟稽山曉,聽詠秦城旦。鳴雞初有聲,宿鳥猶未散。”
[明河] 天河,銀河。唐宋之問《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親,愿得乘槎一問津?!?/p>
[剡溪] 見本書卷五李嘉祐《和袁郎中破賊后經(jīng)剡縣山水上太尉》注。
【輯評】
《四溟詩話》卷三:晚唐人多用虛家,若……戴叔倫“此別又萬里,少年能幾時(shí)”……此皆一句一意,雖瘦而健,雖粗而雅。
《荊溪林下偶談》卷一:左緯字經(jīng)臣,黃巖人,能詩。陳了翁嘗喜其“一別又經(jīng)無數(shù)日,百年能得幾多時(shí)”之句,以為非特辭意清逸,可玩味也。老于世幻,逝景迅速,讀之能無警乎?然此乃古人已道之句耳。戴叔倫《寄朱山人》云:“此別又萬里,少年能幾時(shí)?”……但經(jīng)臣語尤婉而不迫爾。
《唐風(fēng)定》卷一四:二詩(《別董校書》、《早行寄朱山人放》)神韻如一。
上一篇:《早春曲》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過三閭廟》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