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塞下曲》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唐]李 益
蕃州部落能結束,朝暮馳獵黃河曲。燕歌未斷塞鴻飛,牧馬群嘶邊草綠。
《塞下曲》出于漢樂府《出塞》《入塞》等曲(屬《橫吹曲》),為唐代新樂府題,歌辭多寫邊塞軍旅生活。李益這首詩,一反大多數邊塞詩以表現征戍生活的艱險和將士的思鄉哀怨,表現了將士生活的豪情滿懷,狀寫了西北風光的壯麗動人,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稗荨蹦酥负?。“蕃州部落”則指駐守在黃河河套(“黃河曲”)一帶的邊防部隊?!敖Y束”指戎裝打扮。首句極簡明地勾勒出將士的颯爽英姿,終日以戰馬刀槍為伴,以戎裝在身為美。二句是首句的發展與延伸。如果說首句是寫靜態,那么二句寫的是動態。將士們不分早晚,演兵練槍,樂此不疲。特別是一個“馳”字,既有力度,又使這一句極富于動感。將士們躍馬橫槍,來往穿梭,馬蹄得得,盔甲閃耀。前兩句表現了將士們慷慨激昂、為國獻身的精神和必勝的豪邁氣概,飽含了作者對他們的由衷贊美。
前兩句著重寫人,后兩句則側重寫景。 “燕歌”有人說就是《燕歌行》的曲調,多半寫邊塞之苦和思婦對征夫的思念。但在這里,作者借用將士引吭燕歌決不是表達凄苦之情,而是用此來烘托邊塞的情調。目送遠去的飛雁,將士們開懷放歌,飛鴻望斷而“燕歌未斷”,這固然包含著對家鄉的深切思念,但又何嘗不是將士們對征戍守邊的自豪和對邊地的熱愛。這一點在第四句中表現得尤為突出。“牧馬群嘶”,此起彼伏,遙相呼應,飽含著對春天的渴望,對春天來臨的喜悅?!斑叢菥G”中的“綠”字與上句“塞鴻飛”中的“飛”字對用,“綠”化用為動詞,在此句中極富神韻,與“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有異曲同工之妙。有人說,在贊美西北邊地景色的詩句中,這一句幾乎可與“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奇句媲美。“牧馬群嘶”與“邊草綠”連文,意境絕佳。在馬群的歡嘶中迎來了春天,在馬群的歡嘶中,邊草綠得滴翠,綠得可愛。這一句有聲有色,有景有情,聲色交融,情景合一,更見草原的生機勃勃,萬象更新,塞北草原的壯闊躍然紙上,讀來叫人感到豪情頓增,美不勝收。
上一篇:何景明《塘上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高啟《塞下曲》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