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翀·經(jīng)史法戒詩(其三)》中外哲理詩賞析
春秋見至隱, 履霜防忽微。
人主不早慮, 因之致顛危。
前有讒不見, 后有賊不知。
晉獻獲嬖妾, 優(yōu)施教驪姬。
分明置堇毒, 乃謂愛我為。
卒致兩敗傷, 智謀亦何施。
覆轍示深鑒, 足為后事師。
張鵬翀的《經(jīng)史法戒詩》共13篇,此為其三,此詩戒信讒人、重內(nèi)寵。《春秋》是孔子所編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古人認為他在這部史書中對許多“至隱” (最隱秘)之事,都有褒貶之辭,故而詩中言“春秋發(fā)至微”。《易·坤》:“履霜堅冰至。”意謂行于霜上而知嚴寒冰凍將至,以喻防微杜漸,故詩言“履霜防忽微”。“人主不早慮,因之致顛危。前有讒不見,后有賊不知。”身為國君,不能早早有所準備,必將造成國家的顛覆。身邊有讒人不知道,有惡人不曉得,豈不壞事?下文遂以晉獻公為例,說明信讒人、重內(nèi)寵之禍。
晉獻公,晉武公子。獻公五年,伐驪戎,得驪戎國君的兩個女兒,納為夫人,極其寵信。此即本詩所云:“晉獻獲嬖妾”。“嬖妾”,寵信的女子。后驪姬生奚齊,其妹生悼子。驪姬欲立奚齊為太子,在優(yōu)施慫恿下,遂譖殺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皆出奔。晉獻公卒,奚齊、悼子先后立,晉大夫里克誅奚齊、悼子。這是由晉獻公寵愛嬖妾廢長立幼引發(fā)的一場內(nèi)亂,最終由公子重耳(晉文公)歸國立君告終。
“分明置堇毒,乃謂愛我為。卒致兩敗傷,智謀亦何施。” “堇毒”,毒藥。此四句乃是對晉獻公寵幸驪姬導致晉國內(nèi)亂一事的議論感慨。晉獻公寵幸驪姬,明明是為自己備好了毒藥,卻偏偏認為是己之所愛。最終使自己受損,又使作惡的驪姬被殺,他的智謀又有何用?
“覆轍示深鑒,足為后事師。”晉獻公信讒寵內(nèi)的覆轍足以成為后世的借鑒。
此詩所言,乃是告誡封建帝王勿要信讒人重內(nèi)寵;但是,對于現(xiàn)代來說,此詩所講亦非贅言。偏聽偏信終會導致誤事誤己。
上一篇:《袁枚·紙鳶》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陳師道·絕句》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