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
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全詩近于白描,不鋪敘,不議論,形成強烈對比,社會的不公已盡透底。陶瓦工一生艱辛,陶盡了門前泥土,卻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的大屋主,住著屋上的瓦排得層層密密的大廈。對比強烈,矛盾集中,作者要說的意思,無須多費一詞,已幾近于對社會現(xiàn)實的血淚控訴。
過去寫社會的不平等的詩篇,多著眼于農(nóng)民,這首詩作者把著眼點轉(zhuǎn)向?qū)懶∈止I(yè)者陶工,命意已新。燒窯的陶工本亦為苦力,陶盡門前土亦無以為生。和如牛負重的農(nóng)民相比,陶工照例會比下層農(nóng)民稍好些,古來工商并提,手工業(yè)者需轉(zhuǎn)移產(chǎn)品,多少有些小買賣,手工業(yè)工人尚且終身苦而無著。執(zhí)守農(nóng)事的耕者會餓殍比比,就決非虛言。富豪身居大廈,還唯恐不避風雨,蓋瓦層層密密,錦添花簇。詩人所作的對比,就不啻是個體間的對比,而是兩個階層、兩種社會集團間的霄地懸殊。抑或詩人視及個體,拈為詩句,卻能令人推及全體,看到社會現(xiàn)實矛盾的普遍性,這正是詩的效果。
對比的藝術效果,歸根到底還是由語言產(chǎn)生的,句式對比又是通過對比性詞語實施的,全詩簡樸的敘述中有“陶盡”和“無片瓦”的對比,“不沾泥”和“居大廈”的對比。“陶盡”泥土和“不沾泥”的對比,“無片瓦”和瓦層厚密(“鱗鱗”)的對比。縱橫可比,織成素縞。作者深刻的洞察力和匠心,巳在運筆穿梭之中。
全詩還有意打破唐人近體五絕的平仄聲律,句法散文化,顯得古質(zhì)樸直,近乎古代風謠,表現(xiàn)出作者棄脫凡近、力求古談的特點。
《陶者》與《田家》,一工一農(nóng),并為雙璧,都是寫勞動者,說也巧,它們還寫于同一年,這無疑打上了作者思想發(fā)展史的烙印。
上一篇:王禹偁《畬田詞五首(其四)》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歐陽修《和圣俞百花洲》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