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有壬《晚過韶州》金、元山水詩鑒賞
許有壬
世去重華遠,名偕二石存。
溪寒清見底,榕老亂垂根。
野色偏宜晚,民居僅似村。
曲江人已矣,楚些擬《招魂》。
這首五律,是許可用行部廣東,經過韶州(州治在今廣東曲江縣)所作的。全詩用典貼切,寫景精當,寫出了韶州的歲晏風光,也抒發了詩人對圣賢和治世的緬懷、向往之情。
第一聯先從韶州的命名入手,介紹所過之地。這里以“韶”為名,是因為有兩塊高大的韶石(在曲江縣北八十里)。據《水經注》:“其高百仞,廣圓五里,兩石對峙,大小略均,似雙闕?!彪p石為什么稱韶石呢?《寰宇記》道出其淵源:“昔舜南游,登石奏《韶》樂,因名?!痹娙司蛷倪@ 一古老的傳說講起: 當今之世,離虞舜的時代十分遙遠(重華,舜的名字),只有韶州這個名字還隨同兩塊韶石存在到今天。盡管詩人不對古今異同作褒貶,但字里行間,不難讀出他那物是人非的滄桑之感。
深冬暮色中的韶州,溪水寒而不冰,清澈見底; 古老的榕樹上,雜亂地垂下一綹綹氣根,使暮靄更顯得陰翳深沉了。所謂“野色偏宜晚”,是因為嶺南粵北雖歲暮而無嚴寒,水不冰凝,榕蔭猶綠,在中原人(許有壬是河南湯陰人)看來,略似中土早春天氣; 而薄暮炊煙裊裊,更給人以暖煦的慰藉,所以說傍晚的景色更宜人。可惜的是古代粵北民生多艱,沿途稀稀落落的民居,只約略象個村落而已。這些描摹,都簡約而真實,很有地方特色、物候特色。
宜人而又蕭條的景色,難免觸動了詩人對當地古代名臣的懷想。詩中“曲江”,指的是唐玄宗時名相張九齡,曲江人。張九齡不僅“文學冠當時”,而且“諤 諤有大臣節”,對李林甫的竊權亂政,對安祿山的狼子野心,他都曾有過準確的預見。許有壬在元代官至樞密副使,歷事七朝,從政近五十年,以睿智嚴明著稱,自然會引張九齡為同調。有張九齡的抱負,而無張九齡這樣的賢才與自己分擔重任,因而慨嘆“曲江人已矣”。上哪里去覓知音、攄胸臆呢? 只好學屈原的樣子,寫一篇《招魂》,追挽張九齡,寄托自己的情思?!俺?,因為《招魂》句末都用了楚方言語氣助詞“些”,所以用“楚些”指代自己將要仿作(不一定 真的作)的騷體懷古詩。
這首詩 ,從韶石寫到曲江,從野色寫到村居,從山水暮景寫到歷代圣賢,章法儼然,詩風清勁。這固然是因為緬懷張九齡而有意摹仿張九齡清勁淡遠的詩風,但從此詩看,無論立意、狀景、抒懷,又都是許有壬自己的,帶有韶州特色的,這就可見許可用具有何等深厚的辭章功力。
上一篇:劉禹錫《晚泊牛渚》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白居易《暮江吟》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