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堯臣·書哀》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天既喪我妻,又復喪我子。
兩眼雖未枯,片心將欲死。
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
赴海可見珠,掘地可見水。
唯人歸泉下,萬古知已矣。
拊膺當問誰,憔悴鑒中鬼。
這是梅堯臣為悼念亡妻和亡兒而寫的一首感情深沉哀苦的詩。
梅堯臣二十六歲娶謝絳之妹為妻,夫妻共同生活了將近十八個年頭,謝氏病故于返汴京的船上,時為慶歷四年。梅堯臣與謝氏感情甚篤,謝氏病故,給梅堯臣精神上以沉重的打擊,為了表示悼念之情,梅堯臣作了三首悼亡詩,追憶謝氏,寄托哀思。謝氏留下二男,謝氏去世不久,他的次子十十亦亡故,使本來就已經非常哀傷的梅堯臣更加哀傷,因此他寫下了這首詩,寄寓自己的深切情思和無可彌補的痛苦。
前二句,交待了最近的變故,妻子故去了,兒子也故去了。后邊兩句說自己悲傷的程度。杜甫《新安吏》:“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杜甫詩是勸應征的丁男不要哭泣,說即使哭得眼睛無淚,能見到骨頭,天地也是無情的。梅堯臣借用杜甫語句,是說自己雖未流淚流到眼枯見骨的程度,但是這一片心卻是將要死去,無復生意了。哀莫大于心死,由此可見梅堯臣對失去愛妻幼子是何等的悲傷,他對他們的感情是何等深厚。
雨落四句,是說雨落就滲入地下,明珠沉沒就到了海底,到海里去可以見到明珠,掘開地就可以得水。這是一種映襯手法,明說水和明珠,實際上說人去卻無法見到,更進一層把自己那種無限的悲哀揭示出來,所以下邊接下去說:“唯人歸泉下,萬古知已矣”,人死了,不象雨水和明珠,不可能再見到了,永遠地消逝了,這種沉痛簡直無法形容,“萬古知已矣”,含有永久不能再見,一去不返,因而無奈的極度哀傷。最后兩句,拊膺就是捶胸,人到了悲哀的極點往往拍打胸脯,以發泄那種無法忍受的苦痛。梅堯臣失去愛妻幼子,他不能自抑悲痛,捶胸發泄,可是向誰講呢? 沒有人能深切體會那種痛傷的感受。極度而長久的痛苦使他形銷骨立,所以最后一句,他說自己憔悴已極,在鏡中一照,竟然象鬼一樣,面目可怖。這一句未言情,可是情在言外,詩人以形象刻畫傳達他那深切的情思和哀傷。
這首詩在表現上最大特點是感情充沛深厚,通篇未見情字而深情無處不在,詩人以最樸素無華的語言,直抒胸臆,沉痛感人,銘心刻骨。其次,詩人直接傾訴與映襯手法相互映發,以淺近曉暢的事物作對比,使讀者很容易理解,能較深地體會到那種感情,效果強烈。清代學宋詩出名的陳衍說:“此首與前二首(指悼亡詩中二首)精爽十字最為沉痛”,可以說道出了本詩的特點,動人的所在。由此可見,詩中最緊要的是真情實感,有了它,平常語亦可感人至深; 反之,任何語言和技巧都不能收到如此效果。
上一篇:《劉迎·烏夜啼》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杜牧·代人寄遠(二首)》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