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致遠·[雙調] 壽陽曲
馬致遠
云籠月,風弄鐵,兩般兒助人凄切。剔銀燈欲將心事寫,長吁氣一聲欲滅。
【鑒賞】 此曲抓住思婦隱情難遣這一心理特征進行描寫,寫得曲折有致,極富情趣。
曲的開頭,是古典詩詞常用的以景襯情。“云”、“月”、“風”、“鐵” (古時屋檐前的風鈴,叫做 “鐵馬”) 也是古人“情語” 中常見的 “物語”。馬致遠的高明在于巧用 “籠” “弄” 兩個最能撩人耳目的動作,賦予這些“物語” 以有意識的活動。仿佛云層中若隱若現的月兒,屋檐下時斷時續的風鈴聲,此刻串通好了故意來撥弄女主人公的情思,使得那原本就飽受相思煎熬、痛苦不堪的閨中女子更加輾轉難眠,坐立不寧。“助人凄切” 更透露出女主人公早已是身心俱累,愁苦難耐了。這種以景襯情的藝術手法,與秦少游《八只子》 詞 “素弦聲斷,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喚,濛濛殘雨籠晴”,有異曲同工之妙。
后兩句,寫煩躁不安的女主人公索性起身剔燈寫信,要把長久郁積于胸的悔和恨、愁和怨都寫出來訴于冤家。但不知是千言萬語無從寫起,還是女兒家天生的矜持和負氣,突然又使她改變了主意。于是一聲長嘆,恨不得將燈吹滅,就此作罷。“長吁氣一聲欲滅”,有的版本又作“長吁氣一聲吹滅” (見傅正谷、劉維俊《元散曲選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第72頁)。“欲滅” 與“吹滅”,一字之差,趣味迥異。“一聲欲滅”,究竟吹滅了沒有,這里沒有明言道破,故意把不盡的懸念留給讀者自己去進一步揣摩與想象。這比起直截了當地道明 “一聲吹滅” 更顯得蘊藉含蓄,耐人尋味。“其妙在言雖止而意無窮”(清·劉熙載《藝概》)。
此曲雖寥寥數語,卻寫盡曲折變化,把女主人公為相思所苦欲訴又止欲罷不忍的復雜矛盾心理,刻畫得細致入微,真切生動。南宋張炎 《詞源》 評前引秦少游詞說: “離情當如此作,合在情景交融,得言外意”。這個評價對馬致遠這位 “東籬風月主” 也是再恰當不過的。
上一篇:馬致遠·[雙調]壽陽曲·瀟湘夜雨|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吳西逸·[雙調]壽陽曲·四時|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