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望洞庭》唐山水詩鑒賞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鑒似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唐永貞元年(805)九月,劉禹錫因參加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失敗,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曾六次路過洞庭。其中長慶四年(824)自夔州刺史轉任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望洞庭》寫于赴任途中。通過寫湖面、倒影,描繪出洞庭湖無風月夜淡雅秀麗的景色,抒發了詩人安靜閑適的心情。
“湖光秋月兩相和”,“和”,作和諧理解。著一“和”字,勾畫出皎潔的秋月和沉靜湖面的和諧境界,空靈、縹緲,給人想象余地。“潭面無風鑒似磨”,“潭面”,即湖面; “鑒”,是銅鏡,古人用的青銅鏡,要磨了才光彩照人。風靜浪息,湖面上的水氣和柔媚的月光交融在一起,就象似磨未磨的銅鏡,迷迷蒙蒙,顯出一種朦朧美來。次句是首句的補充和豐富,由于“無風”,所以才“兩相和”; 以“鑒似磨”作比,呈現出湖光月色“兩相和”的韻味。
一般絕句的重點多在后半篇,每每用第三句轉到關鍵地方,用第四句點明主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著以“遙”字,視線由湖面推向遠方,詩人飛馳想象,運用巧妙的比喻,勾畫洞庭月夜的山色水色。以白銀盤比喻水色,青螺比喻山色。月光照著洞庭湖心,水面反光,燦若白銀。洞庭湖小山很多,君山的風景最為美麗;倒映在湖水之中的君山,遠遠望去,青翠一片,很象銀盤里的一只小巧玲瓏的青螺。色調淡雅,儼然一幅潑墨山水畫,清新自然,沒有斧鑿的痕跡。洞庭湖、君山本是十分壯觀景物,詩人以小喻大,舉重若輕,別具一格,為洞庭增色。人們讀著《望洞庭》,想象得出詩人在湖邊漫步,極目遠眺的閑適心情。在這種閑適心境里反映著詩人的豪放襟懷。
上一篇:文同《望云樓》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孫鵬《望西山》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