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別元美①
誰憐伏闕上書還②,國士銜冤動帝顏。殺氣始應(yīng)高碣石③,飛霜猶自滿燕山④。風(fēng)塵雙淚綈袍盡⑤,湖海扁舟白發(fā)閑⑥。卻念十年攜手地,不知春色在吳關(guān)⑦。
①元美,王世貞,字元美。 ②伏闕,拜伏于宮殿下。臣下對皇帝有所陳請時多用此語。 ③“殺氣”句,作者《挽王中丞》有句云:“幕府高臨碣石開”,則此句是指王忬在塞上殺敵事。碣石,古山名,在河北昌黎西北。 ④“飛霜”句,相傳戰(zhàn)國時,鄒衍事燕惠王,被人陷害下獄。鄒衍在獄中仰天而哭,時正炎夏,天忽降霜,后世常作為蒙冤的典故。張說《獄箴》:“匹夫結(jié)憤,六月飛霜。”王忬的幕府正在燕山一帶。⑤綈袍,原指戰(zhàn)國時范睢與須賈事,后亦比喻故舊之情。高適《別王八詩》:“傳君遇知己,行日有綈袍。” ⑥“湖海”句,這時李攀龍五十余歲。 ⑦“卻念”二句,嘉靖三十八年(1559)正月,王世貞曾至濟(jì)南訪李攀龍,與之談詩論文,頗為契合,當(dāng)時幾乎不知春色已到吳中(世貞為太倉人)。
【說明】 王忬被殺后(參見七絕《挽王中丞》),王世貞兄弟于隆慶元年(1567)三月,赴京訟父冤,宿于都門外僧寺中。八月,詔復(fù)王忬原官。次年,作者北上,過訪王世貞。本詩當(dāng)作于此時。
首句以伏闕上書領(lǐng)起,次句頌新君對故臣的昭雪。三四兩句指王忬的生前死后,五六兩句,喻自己與世貞的交誼,并露歸隱之意。末兩句追溯當(dāng)年游從之趣,幾疑春色不在江南,仍歸結(jié)到友情。
上一篇:孫蕡
下一篇:《歲杪放歌》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