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颋《汾上驚秋》唐山水詩鑒賞
蘇颋
北風吹白云,萬里渡河汾。
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
這是一首名詩,但向來未得確解。關鍵問題是沒有弄清寫作時間和作者的處境。
我覺得“萬里渡河汾”是指作者從四川回長安以后,旋即到山西出差,路過汾河寫的。時間可能是開元十一年或其后。從四川到山西,可稱萬里。宦海沉浮,飄忽不定,身不由己,恰似被北風驅使著的一朵白云。政治上的失落感,年過半百的遲暮感和草木入秋后的“搖落”是何其相似。在這種情景下,肅殺的秋風,撲面而來,似乎要將詩人與落葉一起席卷而去。詩人是最富于聯想的,也是最敏感的,此情此景,詩人能不震驚嗎? 開元十五年,詩人去世。只活了五十多歲。對他來說,開元十一年以后,無論是自然生命還是政治生命,已經是風燭殘年了。由秋風掃落葉而形成的“秋聲”,似乎正是詩人的生命之光即將油枯燈盡的先兆,有見于此,悲從中來,故而極為悲哀地說:“秋聲不可聞”。但是不可聞,又不可不聞,可以想見詩人當時的心情是何等的凄苦。這是一個失意的政治家不甘寂寞的心聲。
這首詩的藝術特色在于: 用最自然最經濟的語言,通過寫景來反映自己的不幸和痛苦。至于如何不幸,只用“搖落” 二字象征性地點出,不必說破,故而在含蓄的筆法中蘊藏著可供讀者馳騁想象的廣袤空間。可以說,蘇颋此詩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清淡風格的先聲。
上一篇:岳飛《池州翠微亭》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文征明《滄浪池上》明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