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芾
漠漠黃云塞草稀,年年空說翠華歸。
孤臣淚盡仍嘗膽,白首江湖雁北飛。
吳芾從乾道六年(1170)辭官歸隱,《北望》當作于詩人辭官以后。“北望”,即望北,盼望被扣在金的宋徽宗、宋欽宗早日返歸。
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下,神州陸沉,徽宗、欽宗被擄北去。隨即高宗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形成南宋小朝廷。趙構偏安一隅,歌舞升平,卻又必須做出要接兩位皇帝返京的樣子,以飾門面。詩人就是針對這種頹敗和虛偽寫下了《北望》。
起句是寫景。漠漠,意是密布、廣布的樣子。如“廛里一何盛,街巷紛漠漠”(晉陸機《君子有所思行》)。又如“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樹木囀黃鸝”(唐王維《積雨輞川莊》)。這里用“漠漠”來修飾黃云描畫塞北風貌。塞北多風沙,所以云成黃色;天多旱寒,所以草兒也少。黃云密布天色暗,舉目草色稀。這種惡劣的環境不難令人想起被禁在金的二帝的磨難。詩人在這里以景對情?!按淙A”,原是帝王儀式中的儀仗品,在這里專指皇帝。這種用法也多,如杜甫《北征》詩中:“都人望翠華,佳氣向金闕?!薄澳昴昕照f翠華歸”指出了兩位皇帝不得歸的實質性原因?!翱铡弊衷谶@里一針見血。
第三、四句中詩人表露自己的心跡,點明題旨?!肮鲁肌?,是詩人自指?!肮隆辈豢奢p易看過。高宗為保帝位,內心深處根本不想接二帝返國,而與秦檜等人沆瀣一氣,民敢怒不敢言。詩人在這里卻一矢中的,其膽量、勇氣,剛正不阿的秉性不能不算“孤”。面對國難民憂,詩人悲淚流盡卻仍然像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一樣盼望隨時雪恥。然而人老了,退居江湖,只能憑北去的大雁給二帝捎去他的心愿和祝福。
這首絕句不同于一般的感憤詩。它有景,有情,有描寫,有議論,深厚蘊藉,在不長的篇幅中寫盡了詩人的愛國激情與對現實的無奈之感。
上一篇:陳與義《牡丹》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吳芾《登碧云寺感懷》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