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珪《出居庸》金、元山水詩鑒賞
蔡珪
亂石妨車轂,深沙困馬蹄。
天分斗南北,人問日東西。
側腳柴荊短,平頭土舍低。
山花兩三樹,笑殺武陵溪。
居庸關在今北京昌平縣西北,兩山夾峙,雄關高踞,是古代的“九塞”之一。詩人由南而北經過此關,寫了這首紀行詩。
首聯寫道路的情形: 亂石嶙峋,沙礫深積,車馬難以通行。這不但寫出了道路的艱難,而且暗示了這座關隘是多么的古老,崩落的沙石正是流逝的歲月在關隘身上留下的痕跡。次聯寫關山之高峻,它高入星空,并把蒼穹劃為兩半,滿天星斗就以它為斗南斗北的分界。由于關山隱天蔽日,所以關北的人終日不見太陽,以至于向剛從關南來的詩人打聽: 此刻太陽是在東邊還是西邊? 這兩句詩字句很平易,表面上看來并無銘心刻骨之處,但實際上卻用極度夸張的手法形容了居庸關的雄姿,筆力相當雄健。
詩的后半首寫居庸關外的景色。簡陋的平頂農舍,座落在險要的山路旁。與土墻柴荊相掩映的是幾株盛開的山花,它們在春風中含笑怒放,比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還勝幾分。這兩句,把塞外的風光,山野的春色,都點染出來了。讀者可能仍會覺得后四句寫得一般化,與詩的前半不相稱。然而有兩點值得我們注意:第一,詩題是“出居庸”,詩人歷經了亂石深沙的崎嶇山路和高摩星斗的峻峰險關,心弦一直是繃得緊緊的。待得出關之后,忽然看到了山花爛漫的一派春光,心情自然為之一松。所以此詩的前后兩個部分是相映成趣的,后半首對前半首有一種襯托作用,同時也使文氣有張弛之妙。第二,蔡珪生活在金朝較為強盛的時期,此時戰事很少,國家太平,即使在塞外的荒遠之地,也是人煙不絕,春色撩人。所以此詩實際上從一個側面寫出了當時的太平景象,但詩人并未說破此點,可稱蘊藉。
上一篇:林則徐《出嘉峪關感賦》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朱彝尊《出居庸關》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