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同胞們磨劍使槍的時候,我不愿拿我的無力的文字來糜費讀者的時間。但這時代太充滿了印象和事實,哀傷與歡喜,我竟不能自禁地寫了下面這些話,希望不全是無謂的空談。
把這本書獻給晉察冀邊區的戰死者和負傷者。假使它有為讀者一時喜悅的幸運,那是他們賦與的。他們的英靈和血,永遠是中華民族的光華和人世的驕傲。
1938年6月
(《晉察冀邊區印象記》,讀書生活出版社1938年版)
賞析 周立波的這篇序言,突出的特點是短小。總共不到140個字。這樣短小的序言在今天已經很難見到了。
《晉察冀邊區印象記》寫于烽火連天的戰爭年代,正如序中所言, “是同胞們磨劍使槍的時候”。1937年底,周立波以戰地記者的身份到晉察冀邊區采訪,寫出了許多報告文學作品,先在報刊上發表,后來編成《晉察冀邊區印象記》和《戰地日記》兩書出版。漫畫家豐子愷為“印象記”設計了封面,并題寫書名。“印象記”初版包括20多篇通訊特寫,加上《剪報一束》和《宣傳材料拾零》共有26篇,另有兩個附錄,書末附有一張《晉察冀邊區形勢圖》。“印象記”全面介紹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方面的情況,真實地展示了根據地軍民奮起抗戰的壯麗圖景,是一部寶貴的歷史畫卷。戰爭年代的時間是寶貴的,歷史的時間是濃縮的。而這短小凝煉的序言正是這一時代的要求和體現。
作家寫這篇序言是坦誠的,也是謙虛的,他真切地感到與那些在前線浴血奮戰的將士相比,文字總顯得有些無力。因此他把那些戰斗著的英烈推到前面,推到讀者的面前,他自己則退到一邊。他甚至不愿意在序言中多寫一句話, 多寫一個字。因為這書是由烈士的鮮血凝成的,是血與火的文字。除此之外,一切附加的空洞話語都是蒼白無力的。這短小的序言表現了作者對于那些“戰死者和負傷者”由衷的虔敬之情。
英勇奮戰的將士們的行為是壯烈的,而血寫的文字是感人的。作家在序言中沒有絲毫的夸張之辭,只是用平實的語言簡要地概括了本書的內容。然而,“印象記”出版以后,影響很大。著名作家沙汀讀了“印象記”之后,心情非常激動,迫切希望去抗日根據地寫作,而后即隨賀龍等來到根據地。由此可見“印象記”的號召力和感召力。可見真正有內容,有價值的書是無須貼標簽的。這短小的序言也是作家自信心的表現。
上一篇:《新夢》自序|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曼麗》自序|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