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里船中不自由, 無愁稚子亦成愁。
看渠坐睡何曾醒, 及至教眠卻掉頭。
這首詩中寫的稚子,是在下著雨時的船中。船艙狹窄,不可以自由活動,加上有風有雨,就是探頭觀景也不可能,這怎不叫生性活潑的稚子“無愁亦成愁”呢!最妙的還在于詩人寫稚子無聊之極、困乏之極的神態。看著他坐著就睡著了,大人見他要睡,索性就安排他睡,等到真的叫他睡時,他卻又“掉頭”說自己不要睡了,幼稚可愛。
詩的一、二兩句以“愁”與“無愁”的矛盾寫稚子的狀態。本不知愁的孩子也變得發愁,他的愁是在雨中的船上不自由,不好自在地玩樂,隨心地觀賞,這愁和大人的羈旅之愁,飄泊之愁完全不同。三、四兩句以“睡”和“非睡”的矛盾寫稚子的神情。不該睡時他卻睡,待到給其睡時卻不睡。他先要睡,是愁得慌,呆坐著也就昏昏欲睡了;大人見他已睡就讓他好好睡, 一驚動之下,他的睡意又沒有了。詩人就是這樣捕捉了生活中一個極富稚趣的鏡頭,寫出了稚子的神態。詩人說是“嘲”稚子的這種表現,實是內心無限慈愛的流露。
上一篇:《哀郢·屈原》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嘲魯儒·李白》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