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所寫的文字收集了一部分付印成書,叫做《平屋雜文》。
自從祖宅出賣以后,我就沒有自己的屋住。白馬湖幾間小平屋的造成,在我要算是一生值得紀念的大事。集中所收的文字, 大多數并不是在平屋里寫的,卻差不多都是平屋造成以后的東西,最早的在民國十年,正是平屋造成的那一年。就文字的性質看,有評論, 有小說,有隨筆,每種分量既少,而且都不三不四得可以,評論不像評論,小說不像小說,隨筆不像隨筆。近來有人新造一個雜文的名辭,把不三不四的東西叫做雜文,我覺得我的文字正配叫雜文,所以就定了這個書名。
我自認不配做文人, 寫的東西既不多,而且并不自己記憶保存。這回的結集起來付印,全出于幾個朋友的慫恿。
長女吉子,是平日關心我的文字的。她曾豫備替我做收集的工作,不幸今年夏天竟病亡,不及從她父親的文集里再讀她父親的文字了!
1936年12月
(《平屋雜文》,開明書店1936年12月出版)
賞析 夏丐尊的文學創作以散文為主,數量不多,而影響甚大,散文集《平屋雜文》是他的代表作。1936年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本文是作者為該書寫的自序。
作者于1907年由日本回國從事教育工作,五四時期,由于積極宣傳新思想,提倡新文化運動,受到反動當局的迫害。1921年回到故鄉春暉中學任教,教學之余,開始散文創作。春暉中學位于上虞白馬湖畔,湖光瀲滟,山色宜人,作者依山傍水,修蓋了幾間小屋,名曰“平屋”。集中的作品雖然大多不是在這小屋里寫成的,但作者卻以“平屋”為名,顯然是有紀念意義的。作者并非富翁,造幾間平屋也不容易。于艱辛中造成了自己的屋,雖是平屋也值得紀念。而且更取平民、平凡、平淡義。這既是作者一生生活追求的真實寫照,也暗示了作者散文樸實無華的藝術風格。
作者生活在中國社會急劇變革的偉大時代。他的前半生經歷了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等重大變革。新思想迭起,思想界空前活躍,作者深受時代影響,從青年時代起就產生了愛國的民主主義思想。讀《平屋雜文》,會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對舊社會黑暗現實的憤慨和不滿。他常常攝取社會實景,或通過一個人的遭遇,或透過某一生活場面,揭示人世的罪惡,表露自己的觀感。在《平屋雜文》里,也有議論色彩十分濃郁的作品,作者常常抓住一點,抒發感慨,評論人生,針砭時弊,對勞苦大眾寄予深切同情。夏丐尊的散文,始終遵循著為人生的現實主義創作之路,表現了他對舊社會憎惡之情和對祖國命運的熱切關注。
作者的散文藝術有很強的誘人魅力,影響深遠。在《平屋雜文》里不乏精品佳作。他的散文在敘述中有抒情,抒情中有議論,或夾敘夾議,或借題發揮,文風樸實自然,于平淡中見深沉,在白描中顯情趣。臺灣作家楊牧將夏丐尊奉為近代記敘類散文的前驅。盛贊他的《白馬湖之冬》“清澈通明,樸實無華,不做作矯揉,也不諱言傷感”,樹立了白話記敘文的模范。(轉引自林吶等主編《夏丐尊散文選集》)巴金曾在《談我的散文》一文中說:“五四以后,從魯迅先生起又接連出現了不少寫新的散文的能手,像朱自清先生、葉圣陶先生、夏丐尊先生,我都受過他們的影響。”由此可見夏丐尊散文影響的廣泛。
夏丐尊不僅文風平淡,而且為人真誠,謙遜。他不以文學家自居,生前惟一的集子《平屋雜文》是在朋友們慫恿下問世的。我們從序文里,再一次感受到作者恬淡的文風和謙遜樸實的人格。
上一篇:《少年飄泊者》自序|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新樂府》序|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