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說明
這篇短論的主旨是慨嘆懷才不遇。開篇即直切論題,點明千里馬與伯樂之依存關系。繼而筆鋒一轉,指出世無伯樂,千里馬慘遭埋沒之不幸。接著痛斥“天下無馬”之謬論。最后以反詰句收尾,點出全部問題之要害。全文波瀾曲折,氣勢逼人;筆法峻峭,格力遒勁。寥寥短章,滿溢不平之氣;淋漓頓挫,透露悲憤之感。
集評
謝枋得曰:此篇主意,英雄豪杰,必遇知己者,尊之以高爵,食之以厚祿,任之以重權,其才斯可以展布。
——宋·謝枋得《文章軌范》卷五
王若虛曰:嗚呼!千里之才,固有異于常馬者,然亦非徒善食而后能也。退之平生以貧而號于人,嘆一飽之不足者屢矣,豈其有激而云耶?
——金·王若虛《滹南遺老集》卷三十二
儲欣曰:淋漓頓挫,言之慨然。
——清·儲欣《唐宋八大家類選》卷三
林云銘曰:此以千里馬喻賢士,伯樂喻賢相也,有賢相,方可得賢士,故賢相之難得,甚于賢士。若無賢相,雖有賢士,或棄之而不用,或用之而畀以薄祿,不能盡其所長,猶之乎無賢士也?;搓幒钣鰸h高,酂侯謂僅以為將,亦必不留。蓋非大將必不能成大功,非為尊官厚祿計也。末以時相不知賢士作結,無限感慨。
——清·林云銘《韓文起》卷八
蔡鑄曰:此篇皆借喻,格力遒邁。結語詠嘆含蓄,正意到底不露,高手。
——清·蔡鑄《蔡氏古文評注補正全集》卷六
浦起龍曰:全注意伯樂對短馭者攄憤。只起句正說,通身是慨,氣驁自然!
——清·浦起龍《古文眉詮》卷四十七
上一篇:散文《朋黨論》原文賞析
下一篇:散文《柳子厚墓志銘》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