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南溫泉》原文、賞析、鑒賞
位于重慶南郊,距市中心26公里。在明代萬歷年間,即因溫泉和古跡成為游覽勝地。泉、洞、山、水是南泉風景的四大特色。“南塘溫泳”為弱堿性炭鈣水質,常溫攝氏38度,泉水晶瑩,浴后神清氣爽。適于治療風濕病和皮膚病,建有室內外游泳池、盆浴、淋浴和兒童戲水池2300平方米。另有三大名泉——玉泉、晴雨泉、龍泉,景致秀麗,別有情趣。溫泉對岸,江南式庭園布置的華園建有長廊、茶園和書畫展覽室,花木扶疏,景色清幽;于溫泉與華園相間的花溪上,景林橋、五洞橋、梯回橋、利涉橋、花灘橋、小石橋、小泉橋橫跨兩岸、溪水悠悠,虹橋如畫,游船穿梭,“四面青山鎖翠色,樓臺倒影滟泓波”。沿花溪西行,登石階而上,至仙女洞。洞高三十余米,深千余米。洞壁清爽光潔,洞內大洞套小洞,縱橫穿錯,石乳千姿百態。洞口塑有仙女一尊,洞外建有廟宇回廊,為避暑佳境。仙女洞下有陰壑伏流,自巖縫涌出,從三十多米高懸崖直瀉花溪,成為氣勢磅礴的“峭壁飛泉”。公園右側的建文峰,相傳明代建文皇帝朱允炆曾避世隱居。其他還有觀瀑亭、盆景園、鏵園、明月臺等處可供賞玩。
〔古詩文賞析〕 南 溫 泉清·趙熙
石峽波光綠上衣,溪邊只少鷺鶿飛。
月明正異黃泥坂,妙載詩人一舸歸。
清代趙熙這首詩生動描繪出重慶南溫泉的秀麗旖旎景色。南溫泉與北溫泉位于重慶市兩側,猶如一肩的兩個挑子。在長江的陽剛雄奇美色映襯下,南溫泉以其獨特的景色呈現出陰柔之美,構成了鮮明的對襯和無限的美趣。
南溫泉一帶既有蒼翠秀麗的山峰,神奇迷人的溶洞,也有淙淙奔流的溫泉,蒼郁多姿的竹樹。領略過長江的山雄水奇后,沿溪泛舟,宛如來到江南水鄉,另有一番樂趣。這首詩正寫出了這樣境界。小舟緣溪而下,波光粼粼,水波不興,兩岸垂柳翠竹,婀娜多姿。此情此景,不禁使人忘卻身在巴山蜀水,仿佛置身于江南水鄉。與江南相比,只是溪邊樹上少了鷺鶿、黃鶯等鳥兒,大概是鳥兒們不習慣溫泉水的緣故吧,這也給南溫泉景色留下一點遺憾。
而最妙的還是月夜泛舟。明亮的月光照著兩巖赭黃的山石,照著滿溪清澈的泉水,也照著逸興橫飛的詩人,一葉小舟在月下任泉水漂蕩,這樣的樂趣在別處是無法領略到的。詩人就這樣載著一身月光,載著兩巖的秀色,載著一腔詩情妙興,盡情而歸。
南溫泉除了旖旎景色和神奇的溫泉外,還有吸引人的歷史傳說故事。封建社會宮廷中曾有過許多無法尋根追底的謎。明初“靖難之變”中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就是其中的一個。
建文帝是朱元璋的長孫,其父早亡,朱元璋死亡后以皇太孫登位。他的幾個叔叔們擁兵握勢,虎視眈眈,全不把這黃毛小兒放在眼里。建文帝任用齊泰、黃子澄等輩,削藩以鞏固自己皇位。結果在建文元年,燕王朱棣(朱元璋四子)在北京起兵,以討齊、黃為名,號稱“靖難”。建文帝怎及得上野心勃勃、兵強馬壯的燕王?建文四年,兵破南京,朱棣登位,是為明成祖,建文帝下落不明。有說自焚于宮中,有說他改換僧裝,從地道逃亡于外,甚至有說逃亡至海外,由此導致朱棣派鄭和七次下西洋尋找。其中一種傳說他逃往四川一帶,自號“應文”,號召各地反對朱棣篡權。在四川一帶流有不少有關傳說,小說家也敷衍成文,寫了不少這方面的故事。南溫泉的建文峰據說就是當年建文帝避難隱居之處、現山上有建文遺址、建文廟等。盡管這樣的傳說很難找到確鑿的根據,但卻給南溫泉增添了不少的神秘色彩。
現代化的溫泉設施和古老神秘的傳說共同構成了南溫泉的人文文化,也反映出歷史的變遷。每一個人到此,都將會涌起一番深沉的感慨。
(徐志平)
〔現代散文〕 重慶是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山城,屹立于嘉陵江入長江之口。兩江環抱,三面臨水,一面依山,氣勢雄偉,風光秀麗。
重慶風光之秀,不僅秀在它四周蒼山如屏,三面碧水如帶,還秀在它有得天獨厚的東、西、南、北四處溫泉。這四處溫泉分別是木洞鎮的東泉,虎峰口的西泉,花溪河畔的南泉,溫塘峽岸的北泉。其中以南泉、北泉更具特色。
南泉位于重慶市南岸區,從海棠溪過江,乘車可直達。南泉水出自建禹山,水溫常保持在四十攝氏度左右,涌水量每晝夜達2640噸。在南泉附近,有座深約千米、洞高達三十余米的“仙女巖洞”。洞內怪石嶙峋,景色奇特,洞內洞外還出露幾處小有名氣的冷泉,一曰“玉泉”,一曰“玉湖泉”。玉泉為南泉公園內建文峰山上建文廟內的一眼古井水,因水甘醇清冽故名。玉湖泉在仙女岸洞內呈伏流滲涌而出后,即從三十多米高的洞前峭壁上飛瀉而下,注入一泉潭。晴日里,泉潭水清如碧玉,狀若明鏡,故有“玉湖”之美稱。“玉湖泉”又有“晴雨泉”之名。相傳泉潭中原有犀牛望月,泉水能夠根據天氣變化,時清時渾。泉水清時,天即晴朗;泉水渾時天將下雨,故有“玉泉占雨”之說。
南溫泉公園始建于明代萬歷年間,園內清幽雅致,綠水環繞。溫泉區內有十二景供游人觀賞,它們是建文遺跡、虎嘯懸流、弓橋泛月、南塘溫泳、花溪垂釣、仙女幽巖、滟澦歸舟、峭壁飛泉、小塘水滑、成全古洞、山峽奔雷、堤心瀑布等。公園內外各有一處溫泉游泳池,并設有溫泉浴室。游人進入溫泉公園后,既可乘游艇泛舟花溪,飽覽“滟澦歸舟”佳景;還可信步碧流岸畔,游峭壁飛瀑流泉;更可以沿花溪河堤西行,登上一段石階,領略仙女洞勝境。洞中立有一尊俊秀美麗、體態輕盈的仙女塑像,印證南溫泉為仙女所鑿的神話。如果登上“建文遺址”,便可得知明惠帝朱允炆走出皇宮,在此削發為僧的趣聞。當然,游南溫泉最美好的享受還是沐浴于溫泉之中。
南溫泉一帶,還有花溪中的小溫泉。這里以其為中心,建有30幢紅樓,取名為“竹林別墅”。溪水悠悠,虹橋如畫,真是“四面青山鎖翠色,樓臺倒景滟泓波”,一處難得的清幽勝景。
〔民間文學〕 仙女洞外,有一尊高達3米的乳白色仙女塑像,引人注目。她頭戴鮮花,頂上佩的也是鮮花,右手拈著一朵茶花,左手挽著散發,襯以細膩光澤的肌膚,豐腴娟秀的體態,一只似乎正在鳴叫的青鳥落在她的背上,相依相親,果然有幾分仙女風姿,然而又不失人間少女的豐韻。她好像從溫泉剛剛浴罷,輕柔的浴巾圍在身上,長裙曳地,舉步欲飛。塑像的石碑上刻著題字:“隨青鳥欲飄逸兮,顧溫泉而盤桓。”
傳說,仙女原是一個童養媳,因為難耐惡婆婆的虐待,逃入深山,潛心修煉,后來得到青鳥的幫助,住進了洞里,經過仙泉沐浴之后,她身上創傷痊愈了,心中的痛苦也隨之而解除,又有青鳥為伴,于是就在洞中安下身來。誰料惡婆婆心猶不死,知道她的下落,帶了幾個無賴去抓她。那時,她剛從仙女泉洗完澡,梳好頭,正往頭上戴鮮花。青鳥向她報告了消息,她飄然出洞,順手把梳子向山下擲去,瞬間轉化為閃電,擊中了那幫惡徒,然后和青鳥凌空飛去。事后,梳子投落的地方,噴涌著溫泉,她那掛在山腰的浴巾,化為瀑布。她住過的山洞,人們就稱為仙女洞了。
(周沙塵 整理)
上一篇:詠《重慶·南山公園》詩詞散文賞析
下一篇:詠《鎮江·南郊風景區》詩詞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