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 懷
魏 徵①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②。
縱橫計不就,慨慷志猶存。杖策謁天子③,驅馬出關門。請纓系南粵,憑軾下東藩④。郁紆陟高岫⑤,出沒望平原⑥。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既傷千里目,還驚九折魂⑦。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季布無二諾⑧,侯嬴重一言⑨。人生感意氣⑩,功名誰復論。⊙【注釋】
①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屬河北)人,初唐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初隨李密起義,密敗,降唐。太宗時期,多直言進諫。封鄭國公。《全唐詩》存詩一卷。
②事戎軒:從軍。戎軒,古代兵車。
③杖策:手持馬箠,也就是說趕著馬。
④憑:依。軾:車前橫木。憑軾:駕車而行。下:降服。東藩:東方屬國,詩中指東方李密舊部。
⑤郁:阻滯。紆:曲折。郁紆,是形容山道曲折難于前進,也是形容心情不舒之詞。高岫:高山。
⑥出沒:時隱時現(山嶺有時隔斷視線)。
⑦九折:一作“九逝”。
⑧季布:楚漢時人。
⑨侯嬴:戰國魏信陵君的門客。
⑩意氣:這里即指有諾必踐、有恩必報的精神。
⊙【詩本事】
魏徵原為李密部屬,后隨李密投奔唐高祖李淵。投誠后不久,主動要求赴華山以東地區,以說服李密的舊部。此詩寫于臨行之際。
⊙【賞評】
這首詩抒寫作者的抱負和旅途的艱險以及重義氣、報主恩的思想情感。全詩具有敘事的性質。
首兩句回顧說在群雄逐鹿時自己棄文從武。“縱橫”兩句接著寫獻計不成,但為國效力的壯志豪情仍存。這里的獻計指作者曾向李密獻策,但沒被采納。“杖策”四句回到現實,寫此次“出關”的使命——“請纓系南粵,憑軾下東藩”,借漢代終軍和酈食其的典故寫自己的抱負,即奉使安撫勸降華山以東李密舊部。“郁紆”四句寫想象中的途中景象,艱險的旅途景象觸目驚心,令人震驚而傷感,情景交融,也暗示使命的艱難和心情的沉重。最后八句是全詩的關鍵點,抒寫自己為了報答主恩不畏艱險的思想和重信義、不圖名利的情懷。
魏徵是初唐時的一位出色政治家,他的所作所為確實如詩中所述,“人生感意氣”,本詩即為其代表作之一,具有慷慨悲壯之特點。
⊙【詩評選輯】
①明·李攀龍、凌宏憲《唐詩廣選》引蔣春甫語:起語參差勝人整。
②明·吳《唐詩直解》:此已具盛唐之骨,離卻陳、隋滯靡,想見其人。“出沒”二字,深得遠望之神。
③明·陸時雍《唐詩鏡》:挺挺有烈士風。“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是初唐一等格力。
④明·周珽、周敬《唐詩選脈會通評林》:高華秀麗,遠駕六朝,真似朱霞半天。
⑤清·沈德潛《唐詩別裁》:此率使出關而作也。“國士”句是主意。氣骨高古,變從前纖靡之習,盛唐風格發源于此。
上一篇:李世民《還陜述懷》壯志凌云詩賞析
下一篇:王 維《送劉司直赴安西》壯志凌云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