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村行》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①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②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③
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xiāng)。④
【注釋】 ①信馬:隨馬任意行走。野興長:野游的興趣很濃。
②晚籟:傍晚時各種天然聲響。③棠梨:一種落葉。白雪:指蕎麥開的白花。④原樹:原野上的樹木。
【譯文】 馬兒緩緩地漫步在山間小徑時候正是菊花初黃。信馬回韁,山野景物引我詩緒揚揚。深幽的山谷,發(fā)出長長的回響,這是晚風的回蕩;幾座峭挺的山峰,在斜陽的逆光影里佇立默想。棠梨樹葉兒,飄然而落,在晚霞中點染了胭脂美色;蕎麥花兒一片雪白,微風里散播著馨香。不知為什么,心中突然襲來陣陣惆悵,呵!這原野、樹木、小橋、村莊,都與故鄉(xiāng)如此相像。
(王 洪譯)
【集評】 今·錢鐘書:“按邏輯說來,‘反’包含先有‘正’,否定命題總預先假設著肯定命題。詩人常常運用這個道理。山峰本來是不能語而‘無語’的,王禹偁說它們‘無語’或如龔自珍《己亥雜詩》說:‘送我搖鞭竟東去,此山不語看中原’,并不違反事實;但是同時也仿佛表示它們原先能語、有語、欲語,而此刻忽然‘無語’。”(《宋詩選注》第9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
今·金性堯:“詩人信馬而行,信口吟來,人與馬都顯得悠閑自在。三四兩句是傳誦的名句。萬壑本亦無聲,因傍晚野風吹動而自成天籟,緊對下句無語的數峰,遂使有無相通,意趣天成。”(《宋詩三百首》第5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今·金啟華:“‘數峰無語立斜陽’,是全篇的精策……人對山而忘言,山對人而‘無語’,真是契合無間,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這句詩,確實不只是修辭的技巧,而是有妙理在焉。”(《宋詩鑒賞辭典》第14頁,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版)
今·臧維熙:“‘數峰無語’,則是一種靜穆、端莊、凝重的美。那數座峭峰,在斜陽夕照的空間背景中,巍然聳立,靜默無聲,正如‘落花無言’一樣,深含著‘物靜典雅’的興味。”(《中國古代山水詩鑒賞辭典》第581頁,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日]吉川幸次郎:“這里的敘景雖然看似平凡,卻含有前人所未言或未能言的成份。如‘數峰無語立斜陽’的‘立’字,把自然擬人化,早已顯出了以后宋詩的又一個特色。又如對蕎麥花的興趣,在以前的詩里固然也出現過,但在感覺上顯得新穎而有所不同。最后一聯的‘惆悵’意象,也與過去詩人的用法有別。要是從前,詩人是感于異鄉(xiāng)的風景與故鄉(xiāng)不同而‘惆悵’,但在這首詩里,盡管也為了懷念故鄉(xiāng)而‘惆悵’,卻藉著異鄉(xiāng)風景‘似吾鄉(xiāng)’,而流露了不妨把異鄉(xiāng)當故鄉(xiāng)的闊達心境。”(《宋詩概說》第74頁,鄭清茂譯,臺北聯經出版事業(yè)公司1977年版)
【總案】 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偁因論廬州妖尼道安誣徐鉉事,抗疏獲罪,從開封貶官到商州任團練副使。其間他寄情山水,聊以慰藉,嘗自言:“平生詩句多山水,謫宦誰知是勝游。”(《聽泉》)試圖在對自然的審美觀照中,擺脫世俗的喧囂,忘卻宦海的沉浮,以恬淡閑遠之趣、怡性養(yǎng)情之意對抗命運的坎坷。于是便有此景美情閑之詩。但結尾淡淡的一筆,卻掩飾不住他內心濃濃的凄苦。集評所引中外學者對頷聯寫景藝術的賞析,都很精妙。
上一篇:雷震《村晚》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柳開《楚南樓》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