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匹夫而為百世師2,一言而為天下法3,是皆在以參天地之化4,關盛衰之運5。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為6。故申、呂自岳降7,傅說為列星8,古今所傳,不可誣也9。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10”。是氣也,寓于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11。卒然遇之12,則王公失其貴,晉、楚失其富13,良、平失其智14,賁、育失其勇15,儀、秦失其辯16。是孰使之然哉17?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忘者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岳;幽則為鬼神18,而明則復為人19。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自東漢已來,道喪文弊20,異端并起21。歷唐貞觀,開元之盛22,輔以房、杜、姚、宋23,而不能救24。獨韓文公起布衣25,談笑而麾之26,天下靡然從公27,復歸于正28,蓋三百年于此矣29。文起八代之衰30,而道濟天下之溺31,忠犯人主之怒32,而勇奪三軍之帥33,此豈非參天地,關盛衰,浩然而獨存者乎?
蓋嘗論天人之辨:以謂人無所不至,惟天不容偽34。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魚35;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婦之心36。故公之精誠37,能開衡山之云38,而不能回憲宗之惑39;能馴鱷魚之暴40,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謗41;能信于南海之民42,廟食百世43,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之于朝廷之上。蓋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學44,公命進士趙德為之師45。自是潮之士,皆篤于文行46,延及齊民47,至于今,號稱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48。潮人之事公也,飲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禱焉。而廟在刺史公堂之后49,民以出入為艱。前守欲請諸朝作新廟50,不果。元佑五年51,朝散郎王君滌來守是邦52。凡所以養士治民者,一以公為師,民既悅服,則出令曰:“愿新公廟者53,聽54。”民歡趨之55, 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56,期年而廟成57。或曰:“公去國萬里58,而謫于潮59,不能一歲而歸60,沒而有知61,其不眷戀于潮也62,審矣63。”軾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無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獨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愴64,若或見之。譬為鑿井得泉,而曰水專在是65, 豈理也哉!”元豐七年66,詔封公昌黎伯67,故榜曰68:“昌黎伯韓文公之廟”。潮人請書其事于石69,因作詩以遺之70,使歌以祀公。其詞曰:
公昔騎龍白云鄉71,
手抉云漢分天章72,
天孫為織云綿裳73。
飄然乘龍來帝旁,
下與濁世掃秕糠74,
西游咸池略扶桑75,
草木衣被昭回光76。
追逐李杜參翱翔77,
汗流籍湜走且僵78,
滅沒倒景不可望79。
作書詆佛譏君王80,
要觀南海窺衡湘81,
歷舜九嶷吊英皇82。
祝融先驅海若藏83,
約束鮫鱷如驅羊84。
鈞天無人帝悲傷85,
謳吟下招遣巫陽86。
犦犧雞卜羞我觴87,
於粲荔丹與蕉黃88。
公不少留我涕滂89,
翩然被發下大荒90。
【注釋】 1潮州:今廣東省潮安縣。 2匹夫:普通人。 3法:法則。 4參:用作動詞。 5關:關系。 6為:作為。 7申、呂:周宣王時的申伯、呂侯。自岳降:有山岳降神的征兆。 8傅說:商朝武丁的大臣。 9誣:抹殺。 10浩然:正大剛直。 11塞:充滿。 12卒然:突然。卒(cu),同“猝”。 13晉、楚:春秋時期兩個一度最富強的諸侯國。 14良、平:指漢朝劉邦手下的兩個重要謀士張良、陳平。 15賁、育:古代傳說中的勇士孟賁、夏育。 16儀、秦:戰國時游說各國的縱橫家張儀、蘇秦。 17然:這樣。 18幽:傳說的陰間、幽界。 19明:人世。 20道喪文弊:儒道衰喪,文章凋敝。21異端:指漢魏以來興盛的佛、道學說。 22貞觀、開元:貞觀,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公元627 — — 649年)。開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公元713 — — 741年) 23房杜姚宋:唐朝的四大賢相房玄齡、杜如晦、姚崇、宋璟。 24救:挽救。 25布衣:平民。 26麾之:麾通“揮”,指揮。 27靡然:傾倒的樣子。 28正:正統。 29三百年:指蘇軾寫此文時距韓愈倡導古文運動的時間。 30八代:指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 31濟:拯救。溺,沉陷。 32犯:冒犯。33奪:奪取,更替。 34偽:虛假。 35豚魚:小豬,小魚。36匹夫匹婦:普通男女。 37精誠:專一忠誠,真心實意。 38衡山:南岳衡山,在今湖南省衡山縣西。 39惑:困惑,愚昧。 40馴:馴服。 41弭:消弭,清除。謗:毀謗。 42南海:指潮州。 43廟食:廟祭,接受后人立廟祭祀。 44始:起初。 45趙德:宋潮州人。46篤:忠實。 47齊民:平民。 48使:驅喚。 49公堂:古代官吏辦公之處。 50守:指刺史,沿舊稱為太守。 51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 52朝散郎:從七品文官。 53新:重新修建。 54聽:聽其自便。 55趨:奔赴。 56下地:選擇地基。 57期年:過了一周年。 58去國:離開國都。 59謫:貶宮。 60不能:不到。61沒:同“歿”,死。 62眷戀:留戀不舍。 63審:審視、明白。 64焄蒿:祭祀時燃點香煙的氣味。 65是:這里。 66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 67昌黎伯:韓愈祖籍河北昌黎,因封昌黎伯。68榜:寫在木匾上。 69書:書寫。 70遺:送給。 71白云鄉:指仙鄉,神仙居住的地方。 72抉:選取。 73天孫:星名,即織女星。 74秕糠:稗子、糠殼。引申為污鄙的人和事。 75咸池:古代神話中太陽沐浴之處。 76衣被:加惠、澤及。 77參:并立為三78籍、湜:唐詩人張籍、皇甫湜。 79倒景:景通“影”,即倒影。80詆:詆毀、抨擊。 81窺:觀看。 82九疑:即九嶷山,在今湖南省寧遠縣南。英皇:指娥皇,女英。 83祝融:南海之神。海若,北海之神。 84鮫鱷:鮫,巨魚。鱷,鱷魚。 85鈞天:天的中央。86巫陽:神巫名。 87犦犧:牦牛。雞卜,殺雞占卜吉兇。 88於粲:色彩鮮明。 89涕滂:淚水涌流。 90下大荒:原指日月落山,此指韓愈辭世。
【今譯】 一個普通人能成為百世的師表,一句話能成為天下人的準則,這是因為此人此語有與天地化育萬物相關聯、有與國家命運盛衰相關聯的內質存在。他們生得有來歷,他們死得也光輝。所以申伯、呂侯出生是山神降世,傅說死后化為星辰,這些古今傳說,不可不信。孟子說:“我善于涵養我的浩然正氣。”這種氣,寄寓在平常的事物之中,而充塞于整個天地之間。如果突然遇見它,會使人相形見細:君王公侯會喪失其尊貴,晉國、楚國就不顯豪富,張良、陳平便不見智慧,孟責、夏育則不顯勇敢,張儀、蘇秦也就顯不出其能辯了。是什么使他們成為這樣了呢?這一定是有一種憑借形體而自立,不仗恃外力而自行,不等待降生而存在,不隨著死亡而消失的東西。這種東西,在天上就化為星辰,在地上就化為山河;在陰間化為鬼神,在世間又變成人。這是常理,不足為怪。
自東漢以來,儒道衰喪,文風敗壞,各種異端邪說相繼風行。雖然經過唐代貞觀、開元盛世,并有房玄齡、杜如晦,姚崇、宋璟等賢臣治理,但不能扭轉局面。只有韓文公崛起于庶民百姓中,談笑間撥亂返正,天下人風聚云涌地跟隨他,終于使國家回到正道上來,至今已經三百年了。他的文章挽回了已經衰微了八代的文風,他倡導的道統拯救了久已沉淪的人世,他的忠正竟至觸怒皇帝,而他的智勇又可匹敵三軍之帥,這不是與天地化育萬物相關聯、與國家命運盛衰相關聯,凜然獨存的浩然正氣么?
曾經有人探討過天道與人事之別,認為人運用智慧和力量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是天道不容忍虛偽欺詐。人憑智謀可以欺侮王公,卻不能欺侮豬和魚;人靠武力可以得天下,卻不一定能得到男女百姓的衷心擁護。所以韓文公的精誠,能夠驅散衡山的烏云,卻不能使唐憲宗從迷惑中清醒過來;能夠馴服殘暴的鱷魚,卻不能制止皇甫镈、李逢吉的恣意誹謗;能夠取信于南海百姓,死后榮享永祭,卻不能使自己在朝廷上得到一日安寧。這大抵是因為韓文公善行正直光明的天道,而不能處置復雜微妙的人事。
起初,潮州人不知道學習,韓文公派進士趙德去當他們的老師講學。由此潮州人士才逐漸形成了學習禮儀、讀書為文的風尚,并延及到平民百姓,到今天,這里已稱為識禮易治的地方。孔子這話確實可信啊:“君子學了禮義道德就有了仁愛之心,平民學了禮義道德則容易驅使。”潮州人對待韓文公,欲食是定要供祭的,而且遇到水旱災害、疾病流行等,凡有求必來向公祈禱。但韓文公廟在刺史公堂后面,百姓出入很不方便。因此前任太守想報請朝廷,建立新廟,但未辦成。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滌來這里做刺史。他用以培養賢士、治理民政的措施,一一效法韓文公,百姓對他漸已心悅誠服,他便下令說:“愿建韓公新廟者,聽其自便。”于是人們高興地爭相前往,在城南七里處選定了廟址,過了一年新廟就落成了。有人說:“韓公被貶到遠離京城的潮州,不到一年就調回了,如果他死后有知,是不會眷戀潮州的,這很清楚。”我說:“不是這樣,韓公的神靈在人間,就如水在地下一樣,無所不往無所不在。而潮州人對公信仰深厚,思念之至,祭祀燒香中不免凄愴,間或會覺得又見到這里一樣,這成其為道理嗎!”元豐七年,皇帝下詔封韓公為昌黎伯,所以新廟匾額題為“昌黎伯韓文公之廟”。潮州人請我把韓公事跡刻寫在石碑上,于是我寫了下詩給大家,以此來歌祭韓公。歌詞是:
韓公昔日騎龍遨游白云鄉,
手撥銀河星漢劃然兮天章,
織女為公成就云錦裳。
您飄然乘龍來自天帝旁,
游咸池,到扶桑,一路從容把道講,
您的道德文章普照一代,
人如草木得日光。
您追李白、趕杜甫,
詩文映照共翱翔,
張籍、皇甫浞輩汗流浹背緊隨后,終是難及唯仰望。
您上書拒迎佛骨諷諫君王,
結果遭貶到南疆,
觀南海,過衡湘,
瞻仰舜墓,憑吊女英與娥皇。
祝融神為您到南海開路,
海神海怪都躲藏;
您為民除害,趕走鱷魚如驅羊。
九天上走了賢士上帝悲傷,
派巫陽高歌下凡把您招回到帝旁。
如今啊,獻上菲薄的祭品表衷腸,
荔枝鮮紅,香蕉微黃。
韓公啊,您不來享祭逗留我心傷,
愿您翩然披發再來人間走一趟。
【集評】 宋·洪邁《容齋隨筆》卷八《論韓文公》條:“劉夢得、李習之、皇甫持正、李漢,皆稱誦韓公之文,各極其摯。……及東坡之碑一出,而后眾說盡廢。……騎龍白云之詩,蹈厲發越,直到《雅》、《頌》,所謂若捕龍蛇、搏虎豹者,大哉言乎!”
明·楊慎《三蘇文范》卷十五引林次崖云:“此碑自始至末,無一懈怠,佳言格論,層見迭出,如太牢之悅口,夜明之奪目,蘇文古今所推,此尤其最得意者。”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宋大家蘇文忠公文鈔》卷二十六:“予覽此文不是昌黎本色,前后議論多漫然,然蘇長公氣格獨存,故錄之。”
清·吳楚材、吳調侯《古文觀止》卷十一:“韓公貶于潮,而潮祀公為神。蓋公之生也,參天地,關盛衰,故公之沒也,是氣猶浩然獨存。東坡極力推尊文公,豐詞瑰調,氣焰光采,非東坡不能為此,非韓公不足當此。千古奇觀也!”
日本·石材貞一《纂評唐宋八大家文讀本》卷七引唐介軒云:“通篇歷敘文公一生道德文章功業,而歸本在養氣上,可謂簡括不漏。至行文之排宕宏偉,即置之昌黎集中,幾無以辨,此長公出力摸寫之作。”
又引汪武曹云:“茅評譏其前后議論多漫然,觀予細批,可知其謬。若果前后漫然,尚何足言文!”
清·張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鈔》卷八:“此文止是一氣揮成,更不用波瀾起伏之勢,與東坡他文不同。其磅礴澎湃處,與昌黎大略相似。”
清·李扶久《古文筆法百篇》卷六《起筆不平》評解:“韓文公道德文章,乃為孟子后第一人,東坡極力推尊、雄詞偉論,氣焰光昌,非東坡不能為此,非韓公不能當此,千古大文也。予嘗謂文章一起,最要出色。聞東坡作此碑,不能得一起頭,起行數十遭,忽得此,果名句。后人擬為‘學而’、‘子曰’,破題亦極確當。文前一段,見參天地、關盛衰由于浩然之氣;中一段,見公之合于天乖于人,是所以貶斥之故;后一段,是潮人所以立廟之故,脈理極清;通篇從古圣賢昌黎一生說來,而末方略顧潮州,蓋從高處立,闊處行,真大手筆也,又不可以沾沾切時切地律之。
書后,浩然之氣,天地盛衰之所關也。然不極其遠,而其數不靈;不過其時,而其理不顯。此豈天地之故示人以不測哉,抑未得其人,而終無以發明之耳?文公承八代之衰,三百年來,道喪文弊,而天卒不一生其人以為之救,而魏、而晉、而齊、而梁、而陳、而隋、而唐而始生公,非所謂運不極而數不靈乎?諫征稅而貶,諫佛骨而貶,為博士至嘲,為師道而笑,一時君臣友朋間竟無一人知公者,而潮人獨信之深,思之至,而精誠乃大白于天下,非所謂不過其時而其理不顯乎?然則東坡此作,雖以推崇至教,闡揚潛德,而其發明天地之理、盛衰之數,則又卓萬古而不磨,盱千載而獨見,浩然之寄也。舍斯人,將誰與歸!”
【總案】 韓愈在上書諫迎佛骨后,唐憲宗一怒之下,把他貶謫到潮州。韓愈在此近一年,其為政理民之舉和道德文章都深得人心。以后這里建有韓愈的祠廟。宋哲宗元佑七年,潮州人為韓公建立了新廟,本文就是蘇軾應潮州人士所請,為新廟寫的碑文。
祠廟碑文自然要評價人物,說明建廟始末,問題是,對于韓愈這樣的人物該如何評價,在諸多名人已有種種評價之后該如何出新,如何提高和深化。本文的驚人之處正在這里。作者把它十分推崇的韓公一生的道德、文章、功業,歸結在“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的“浩然之氣”上。文章開首就把這“浩然之氣”高高舉起,隨后便落實在韓愈身上,使人物陡然升華。這“浩然之氣”實在概括得好,它既反映了韓公道德、文章、功業的一致性和共同本質,表明了韓公何以應當受到尊崇;但又不止于此,因為“浩然之氣”乃是超越一人一代的歷史范疇,是一種尊重事物規律、追求真理、關注民生并勇于獻身的凜然正氣,因而它又給人一種由古而今的縱深歷史感,使我們聯想到歷代有關人物及其命運與功績。從這個角度來看待和評價韓愈的作為,顯然具有歷史高度,又有實質的深度,所以“及東坡之碑一出,而后眾說盡廢”,不足為怪;對于文中“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等宏詞偉論,想到韓愈的作為,也便不覺過份。文中對韓愈的評價,對后世影響很大。
由于蘇軾也有如韓愈一樣的一再遭貶的經歷和共同感受,所以文中的“浩然之氣”論、“天人之辨”以至敘及韓愈合天乖人的不幸遭遇時,自然也有作者的“興寄”和感慨在內。其實,正因為如此,文章才寫得如此深摯動人。至于“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等句,雖稍有夸張,帶有借題發揮之意,也無需苛求,因為大體符實。但文章對韓愈確有褒譽失當且加神化處,這是不足取的。
文章的宏詞偉論,連用排筆,間以設問、征引、比喻等,使文章氣勢磅礴壯闊,而且活潑生動,讀來疾徐有致,瑯瑯上口,極富感染力。所謂“韓潮蘇海”的氣勢與風格,本文是可以體現出來的。
上一篇:沈括《活板》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周敦頤《愛蓮說》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