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袁枚·湖上雜詩》原文賞析
鳳嶺高登演武臺,排衙石上大風來。錢王英武康王弱,一樣江山兩樣才。
袁枚回到杭州,曾經幾次移居,最后住到西湖邊:“浮家泛宅幾回遷(先遷德生庵,再遷陳莊),遷得西湖到榻前。從此欄干憑不了,雨余風定月明天。”他隨所聞所見所感,聯上詩在內一共寫了二十一首絕句,題為《湖上雜詩》。“鳳嶺”是其中第十三首。
“鳳嶺高登演武臺,排衙石上大風來。”演武臺是錢镠演武的地方,一塊大石像可以排衙似的,叫排衙石。作者高高地登上鳳嶺上的演武臺(“鳳嶺高登”是因平仄關系倒置,義同“高登鳳嶺”),排衙石上大風勁吹。作者使用“大風”二字使人聯想“大風起兮云飛揚”的詩句。既是演武臺,又想《大風歌》,不禁感慨萬端。杭州,為吳越王錢镠的根據地,在唐末擾攘之地,錢镠崛起阡陌,雄據一方,也可以算一世之雄。而南宋康王趙構忝顏事仇,茍安旦夕,何其孱弱!從演武排衙自然想到往代杭州的君主,發出“錢王英武康王弱,一樣江山兩樣才”的浩嘆。他不稱高宗而稱康王是有微義的,因為趙構不能算是全國君主,充其量不過像吳越國而已。從句法上看,有意用兩個“王”字對比,和下句兩個“樣”字對稱,增加情味。如果換成“錢王英武高宗弱,一樣江山兩種才”,意思完全未變,但情趣大為遜色,可以領略作者修辭的技巧。
上一篇:古詩《元好問·游天壇雜詩》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李東陽·西湖曲·湖波綠如剪》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