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毛穎傳》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毛穎者,中山人也1。其先明視,佐禹治東方土、養萬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為十二神2。嘗曰:“吾子孫神明之后,不可與物同,當吐而生3。”已而果然。明視八世孫羺,世傳當殷時,居中山,得神仙之術,能匿光使物4,竊恒娥,騎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隱不仕云5。居東郭者曰魏,狡而善走,與韓盧爭能,盧不及6。盧怒,與宋鵲謀而殺之,醢其家7。
秦始皇時,蒙將軍恬南伐楚,次中山8,將大獵以懼楚。召左右庶長與軍尉,以《連山》筮之9,得天與人文之兆。筮者賀曰10:“今日之獲,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長須,八竅而趺居;獨取其髦,簡牘是資,天下其同書,秦其遂兼諸侯乎11!”遂獵,圍毛氏之族,拔其豪,載穎而歸,獻俘于章臺宮,聚其族而加束縛焉12。秦皇帝使恬賜之湯沐,而封諸管城,號曰管城子,日見親寵任事13。
穎為人強記而便敏14,自結繩之代以及秦事,無不纂錄;陰陽、 卜筮、占相、醫方、族氏、山經、地志、字書、圖畫、九流、百家、天人之書15,及至浮圖、老子、外國之說16,皆所詳悉;又通于當代之務,官府簿書、市井貨錢注記17,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蘇、胡亥、丞相斯、中車府令高18,下及國人,無不愛重。又善隨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隨其人19。雖見廢棄,終默不泄20。惟不喜武士,然見請亦時往。
累拜中書令,與上益狎,上嘗呼為中書君孔21。上親決事,以衡石自程22,雖宮人不得立左右,獨穎與執燭者常侍,上休方罷。穎與絳人陳玄、弘農陶泓及會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處必偕23。上召穎,三人者不待詔輒俱往,上未嘗怪焉24。
后因進見,上將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謝25。上見其發禿26,又所摹畫不能稱上意,上嘻笑曰:“中書君老而禿,不任吾用。吾嘗謂君中書,君今不中書邪?”對曰:“臣所謂盡心者。”因不復召,歸封邑,終于管城。
其子孫甚多,散處中國夷狄,皆冒管城27,惟居中山者能繼父祖業。
太史公曰28:毛氏有兩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謂魯、衛、毛、聃者也,戰國時有毛公、毛遂29;獨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孫最為蕃昌。《春秋》之成,見絕于孔子,而非其罪30。及蒙將軍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無聞31。穎始以俘見,卒見任使;秦之滅諸侯,穎與有功;賞不酬勞,以老見疏,秦真少恩哉!
【注釋】 1毛穎;毛筆之端,即毛筆。中山;國名,在今河北定縣,古代以產兔毫稱著;一說為山名,在今江蘇溧水縣。 2明視:兔的別稱。佐禹:兔為十二生肖之一,在十二支中為卯,卯的方位在東方,正是大禹治洪水、定九州,使東方生養萬物的方位。 3神明之后:兔在東方,與春同位,可生萬物,故稱神明之后。吐而生:據《論衡·奇怪篇》及《博物志》卷二載,兔由口中生子。 4羺(nou 耨):兔別稱。匿光:藏身于光中,人們無法看見。使物:用丹砂制成黃金的神仙術;一說指役使萬物。5竊恒娥:指嫦娥竊去后羿從西王母娘娘那里求得的不死藥而奔月一事。恒娥,因避漢文帝諱而改嫦娥。蟾蜍,癩蛤蟆。 6東郭:城東郊外。㕙(jun 俊):兔別稱。韓盧:韓國名犬。 7宋鵲:宋國名犬。醢(hai 海):剁成肉醬。 8蒙將軍恬:即秦將蒙恬,相傳自他開始制造毛筆。 9《連山》:夏代占卦書名。 10筮(shi 逝):用蓍草卜卦。 11衣褐之徒:穿毛布衣者,此指兔。趺(fu 膚)居:盤足蹲踞。 12豪:即“毫”。章臺宮:秦宮名。束縛:指把兔毛捆束作毛筆。 13湯沐:原指朝見皇帝之前的沐浴,此指用毛筆蘸墨水。管城:指筆帽。 14便敏:簡便敏捷。 15九流:指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九家。天人:指天人感應之學。 16浮圖:佛的音譯。 17簿書:表冊文書。注記:帳冊。 18高:秦時宦官趙高。 19一:完全。 20泄:發泄。 21狎:親近。 22衡石自程:衡為稱,石為一百二十斤,程為程期。此話意思是指秦始皇為自己規定了每天批閱公文的數量。 23絳人:唐代絳縣(今山西絳縣),出產良墨。陳玄:墨以陳為佳,玄為墨色。弘農:唐代弘農郡(今:河南靈寶縣南),出產良硯。陶泓:陶指硯,泓指硯中的水。會稽(今浙江紹興):唐代出產貢紙。褚先生:褚與楮同音,古代多用楮樹皮造紙。推致:推崇引薦。 24輒(zhe轍):就。 25免冠,摘去筆帽。 26發禿:筆毛掉落。 27中國夷狄:指中原和少數民族地區。 28太史公:指司馬遷,這里是借其形式發表議論。 29姬姓:周部族的姓。毛:文王之子始封地,位于今河南宜陽縣。魯:周公旦封地,位于今山東曲阜。衛:康叔始封地,位于今河南淇縣。聃:聃季載封于沈,位于今安徽阜陽縣西。毛公:趙國隱士,曾勸信陵君歸國救魏。毛遂:趙國平原君之士,曾說服楚王救趙。 30《春秋》:孔子所著史書。 31無聞:被兼并了的意思。
【今譯】 毛穎是中山人,他的祖先叫明視,因幫助大禹治理東方,養育萬物有功,被封于卯地,死后為十二神之一。他曾說:“我的子孫是神明的后代,不能與其他物類相同,他們應當由口中生子。"不久果然如此。明視第八代孫叫羺,相傳在殷商時代,住在中山,得到神仙的技術,能藏身于光中,并用丹砂制成黃金,后隨竊長生藥的嫦娥,騎著癩蛤蟆進到月中,他的后代就從此隱居不當官。居住在城東郊的叫㕙,狡猾而善于奔跑,與韓盧比賽速度,韓盧不如他。韓盧大怒,便和宋鵲設謀殺死了他,又把他全家剁成肉醬。
秦始皇時,將軍蒙恬向南討伐楚國,接著攻打中山,又準備用大規模的打獵以威嚇楚國。他召集了左庶長、右庶長、軍尉,用夏代的《連山》書來卜卦,得到了一個天人相應的兆頭。卜卦的人祝賀說:“今日所獲得的,沒有角沒有牙,穿的是毛布衣服,嘴巴缺,胡須長長,身有八竅盤足蹲踞;只要取得它身上的毛,就可以用它寫成書籍,使天下文字相同,秦國就會兼并了所有諸侯吧!”于是打獵,把毛氏家族圍住,把他們身上的毛拔下來,并裝載而歸,把俘虜送到章臺宮,把毛氏家族的毛集中起來加以管束。秦始皇派蒙恬賜給他們沐浴,又封之于管城,取號叫管城子,對他們一天比一天親近,并委派做各種事。
毛穎為人強于記誦,又簡便敏捷,從遠古時代到秦朝以來的事,無不編纂記錄,陰陽、 卜卦、相面、醫術、家族、山脈、地理、字典、圖畫、九流、諸子百家、天人感應等書,以及佛教、老子、外國的學說,無不記載得詳細清楚;又精通當代的事務,官府的表冊文書,集市貨物金錢的帳冊,一切都供皇上使用。從秦始皇到太子扶蘇、二世胡亥、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下到百姓,無不愛重他。他又善于隨和人意,或正或直,或邪或曲,或巧或拙,處處都隨人所愿。他雖然被廢棄不用,但始終默然而不發泄。他只是不喜動武的人,但一旦被邀請也必按時前往。
他依次升為中書令,和皇上的關系更密切,皇上稱他為中書君。皇上親自裁決事情,并為自己定下工作量,就是宮廷傭人也不能站在左右,唯獨毛穎和掌臘燭的人一直侍候在旁邊,皇上休息了他們才停止。毛穎和絳縣的陳玄,弘農郡的陶泓,會稽郡的褚先生關系密切,他們互相推崇引薦,每到一處必結伴而行。皇上要召見毛穎,其他三人不等下旨就一同前往,皇上也未曾怪罪他們。
后來因事進見,皇上將有差遣,為他擦去灰塵,毛穎就此脫帽致謝。皇上發現他的頭禿了,再讓他摹寫圖畫,也不能讓皇上滿意。皇上嘻嘻一笑說:“中書君年邁頭禿,不能為我使用。我曾經稱你為中書,你現在不能中書了吧?”回答說:“臣下是盡了心的。”于是不再被召見,回到封地,老死于管城。
毛穎的子孫很多,散住在中原和邊遠民族地區,大家都冒稱是管城人氏,但實際上只有居住在中山的才是祖業的繼承者。
太史公說:“毛氏家族有兩支:一支姓姬,這是因為文王的兒子封于毛地,即當時所謂魯、衛、毛、聃諸侯國,戰國時有趙國的毛公、毛遂,就是毛家后代;只有中山這支家族,不知由誰沿續下來,其子孫最為昌盛。《春秋》一書寫成后,毛穎被孔子廢絕,但并非是毛氏的過錯。到蒙恬率軍拔取毛氏一家的毫毛,秦始皇又封之于管城,世上才有他們的名字,而姬姓的毛氏家族無人知曉。毛穎開始以俘虜的身份出現,最終被重用差遣;秦始皇兼并了各諸侯,毛穎參與了并立有功勞。獎賞沒贈給有功勞的人,反因年邁而被疏棄不用,秦始皇真是缺少恩德!
【集評】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韓文》卷入:“設虛景摹寫,工極古今。其連翩跌宕,刻畫司馬子長。”
清·儲欣《唐宋十大家全集錄·昌黎先生集錄》:“以史為戲,巧奪天工。”
清·林云銘《韓文起》卷七:“以文滑稽,敘事處皆得史遷神髓。”
清·沈德潛《唐宋八家文讀本》卷五:“游戲文字,章法謹嚴,后人擬作,不直一笑矣。”
清·李扶九、黃仁黼《古文筆法百篇》卷十:“通體全是寓言。主意在不任吾用而猶自謂盡心,則穎之無負于秦,秦之少恩于穎,自在言外。故前半數段,只就任用不任用互說,以予為末段數語作勢,是以僅一點睛,而全篇文字俱欲飛去。”
清·張裕釗:“游戲之文,借以抒其胸中之奇,汪洋自恣,而部勒一絲不亂,后人無從追步。”(轉引《韓昌黎文集較注》)
近代·林紓《韓柳文研究法》:“《毛穎傳》為千古奇文,舊史譏之,而柳子厚則傾服至于不可思議。文近《史記》,然終是昌黎真面,不曾片語依傍《史記》。”
【總案】 這是一篇很有風趣的散文。它以第一枝毛筆的產生、發展、廢棄為線索,把許多有關的歷史傳說,神話故事都組織起來。它以寓言傳記的形式,充分敘述了毛筆在歷史和文化上的作用與貢獻。結尾,借毛筆雖“所謂盡心”,屢建奇功,但“賞不酬勞,以老見疏”,托出“秦真少恩哉”,滿腹感慨,全收于此。這不僅是為作者,也是為無數有功見疏者鳴不平。
文章的構思十分新穎,把一件枯燥的毛筆故事竟寫得如此恣肆變化,妙趣橫生。文中熟練地使用了擬人法和雙關語,如說毛筆“又善隨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隨其人,雖見廢棄,終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見請亦時往。”真可謂“曲盡情態,婉折有致”(錢基博《韓愈文讀》),使人覺得似非而是,充分表現了作者驚人的想象力和語言的運用技巧。篇末又采用了《史記》的寫法,寓諧于莊,更顯得新奇有味。
此文一經流傳,立刻受到許多人的指責,柳宗元于嶺南著文《讀韓愈所著<毛穎傳>后題》為之辯護,不僅肯定毛穎之功不可滅,還說韓文“若捕龍蛇、搏虎豹,急與之角,而力不敢暇”。這對韓愈是極有力的支持。
上一篇:文天祥《正氣歌序》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姚熔《江淮之蜂蟹》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