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融《別詩》魏晉南北朝山水詩鑒賞
張融
白云山上盡,清風松下歇。
欲識離人悲,孤臺見明月。
世上有各種各樣的離別,“老幼相別離,哭泣無皆早”是一種離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是 一種離別;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也是一種離別。而這里的離別又是哪一種呢? 生活在戰亂中的人對別離往往有更深的體驗。或許今日一別竟再不得相見? 或許這一去便是死別?因此這萬語千言的離情別意在詩人筆下竟先以“白云山上盡,清風松下歇”吐露出來了。這兩句也許是實寫,但更多的當是表達了詩人的一種意愿。白云是飄浮不定的,飄浮的白云,令人想到游子的來去無蹤,故而請求白云趕快退到山的那邊; 清風是流動的,流動的風,使人想到離人的遠行,故而請求風也趕快停滯在松樹林間。詩人選擇“云”和“風”的意象來傾吐滿腹衷腸,表達希望時間永遠凝固在這分別前的暫聚時刻的愿望。雖不著一句離愁別緒,卻包含了那樣多的潛臺詞,真是虛實雙關,情景相生,令人強烈地感到詩人對離別的一片癡想。
接下去“欲識離人悲,孤臺見明月”兩句,看起來是由意愿回到了現實,意在強調離別之悲的深重、強烈。可細細揣摸,又覺得不盡然,你看,孤伶伶的高臺上,詩人那樣癡情地翹首凝望著天空中的一輪明月,難道僅僅是為了表現離人之悲? 果真如此的話,又何必一定要去望月呢? 原來這里仍是為了表現詩人對離別的癡情。宇宙間,月只有一個,無論在天涯海角,還是地北天南,高懸空中的,總是這樣一個月。你可以在天南望到她,我也可以在地北看到她,這月,不正好可以傳達離人的情愫,不正是相互思念的象征嗎? 所以這兩句真可謂出自丹青圣手,只把筆墨輕輕 一灑,就繪出 一輪充滿人情味的明月,把濃郁深切的離別之情,寫得筆酣墨濃了。這種虛虛實實、似明而晦、不著痕跡的筆法,確實妙趣橫生。
上一篇:張耒《初見嵩山》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孔尚任《北固山看大江》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