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李愬雪夜平蔡州》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元和十二年1,春,正月,李想至唐州2。軍中承喪敗之余,士卒皆憚戰3。愬知之。有出迓者4。愬謂之曰:“天子知愬柔懦,能忍恥,故使??循爾曹5。至于戰攻進取。非吾事也。”眾信而安之。
愬親行視士卒,傷病者存恤之6,不事威嚴。或以軍政不肅為言,愬曰:“吾非不知也。袁尚書專以恩惠懷,賊易之7。聞吾至,必增備,吾故示之以不肅。彼必以吾為懦而懈惰,然后可圖也。”淮西人自以嘗敗高、袁二帥8,輕愬名位素微9,遂不為備。
二月,李愬謀襲蔡州,表請益兵10,詔以昭義、河中、鄜坊步騎二千給之11。丁酉12,愬遣十將馬少裒針十余騎巡邏13,遇吳元濟捉生虞候丁士良14,與戰,擒之。士良,元濟驍將,常為東邊患15。眾請刳其心,愬許之。既而召詰之16,士良無懼色。 愬曰:“真丈夫也!”命釋其縛。士良乃自言:“本非淮西17,貞元中隸安州18,與吳氏戰,為其所擒, 自分死矣,吳氏釋我而用之,我因吳氏而再生,故為吳氏父子竭力19。昨日力屈,復為公所擒,亦分死矣,今公又生之,請盡死以報德20。”愬乃給其衣服、器械,署為捉生將21。
丁士良言于李愬曰:“吳秀琳擁三千之人,據文城柵22,為賊左臂,官軍不敢近者,有陳光洽為之謀主也。光洽勇而輕,好自出戰,請為公先擒光洽,則秀琳自降矣。”戊申23,士良擒光洽以歸。
三月,乙丑,李愬自唐州徒屯宜陽柵24。
吳秀琳以文城柵降于李愬。戊子,愬引兵至文城西五里,遣唐州刺史李進誠將甲士八千至城下25,召秀琳,城中矢石如雨,眾不得前。進誠還報:“賊偽降,未可信也。”愬曰:“此等我至耳。”即前至城下,秀琳束兵投身馬足下26;愬撫其背慰勞之,降其眾三千人。秀琳將李憲有材勇,愬更其名曰忠義而用之。悉遷婦女于唐州27,入據其城。于是唐、鄧軍氣復振,人有欲戰之志。賊中降者相繼于道,隨其所便而置之28;聞有父母者,給粟帛遣之,曰:“汝曹皆王人29,勿棄親戚。”眾皆感泣。
已丑30,李愬遣山河十將董少玢等分兵攻諸柵31;其曰,少玢下馬鞍山32,拔路口柵33。夏,四月,辛卯34,山河十將馬少良下嵖岈山35,擒淮西將柳子野。
李愬山河十將媯雅、田智榮下冶爐城36。丙申37,十將閻士榮下白狗、汶港二柵38。癸卯39,媯雅、田智榮破西平40。丙午41,游奕兵馬使王義破楚城42。
五月,辛酉43,李愬遣柳子野、李忠義襲朗山44,擒其守將梁希果。丁丑45,李愬遣方城鎮遏使李榮宗擊青喜城46,拔之47。
愬每得降卒,必親引問委曲,由是賊中險易遠近虛實盡知之48。愬厚待吳秀琳,與之謀取蔡。秀琳曰:“公欲取蔡,非李祐不可,秀琳無能為也。”祐者,淮西騎將,有勇略,守興橋柵49,常陵暴官軍50。庚辰51,祐率士卒刈麥于張柴村52,愬召廂虞候史用誠53,戒之曰:“爾以三百騎伏彼林中,又使人搖幟于前,若將焚其麥積者54。祐素易官軍,必輕騎來逐之。爾乃發騎掩之55,必擒之。”用誠如言而往,生擒祐以歸。將士以祐向日多殺官軍,爭請殺之。想不許,釋縛,待以客禮。
時愬欲襲蔡而更密其謀56,獨召祐及李忠義屏人語57,或至夜分56,他人莫得預聞。諸將恐祐為變,多諫愬;愬待祐益厚,士卒亦不悅。諸軍日有牒稱祐為賊內應,且言得賊諜者具言其事59。愬恐謗先達于上,己不及救,乃持祐泣曰:“豈天不欲平此賊邪?何吾二人相知之深,而不能勝眾口也!”因謂眾曰:“諸君即以祐為疑,請令歸死于天子60。”乃械祐送京師,先密表其狀61,且曰:“若殺祐,則無以成功。”詔釋之,以還愬。愬見之喜,執其手曰:“爾之得全,社稷之靈也62。”乃署散兵馬使63,令佩刀巡警,出入帳中;或與之同宿,密語不寐達曙。有竊聽于帳外者,但聞祐感泣聲。時唐、隨牙隊三千人64,號“六院兵馬”,皆山南東道之精銳也65。愬又以祐為六院兵馬使。
舊軍令,舍賊諜者屠其家66。愬除其令,使厚待之,諜反以情告愬,愬益知賊中虛實。乙酉67,愬遣兵攻朗山,淮西兵救之,官軍不利;眾皆悵恨,愬獨歡然曰:“此吾計也!”乃募敢死士三千人,號曰“突將”,朝夕自教習之,使常為行備,欲以襲蔡。會久雨,所在積水,未果。
九月,甲寅68,李愬將攻吳房69,諸將曰:“今日往亡70。”愬曰:“吾兵少,不足戰,宜出其不意。彼以往亡不吾虞72,正可擊也。”遂往,克其外城,斬首千余級。余從保子城72,不敢出,愬引兵還以誘之,淮西將孫獻忠果以驍騎五百追擊其背。眾驚,將走,愬下馬,據胡床73,令曰:“敢退者斬!”返旆力戰,獻忠死,淮西兵乃退。或勸愬乘勝攻其子城,可拔也。愬曰:“非吾計也。”引兵還營。
李祐言于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74,乃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贏老之卒75,可以乘虛直抵其城。比賊將聞之,元濟已成擒矣。”愬然之。
冬,十月,辛未76李愬命馬步都虞候隨州剌史史旻等留鎮文城,命李祐、李忠義帥突將三千為前驅,自與監軍將三千人為中軍77,命李進誠將三千人殿其后78。軍出,不知所之;愬曰:“但東行!”行六十里,夜,至張柴村,盡殺其戍卒及烽子79,據其柵;命士少休,食干糒,整羈鞠80,留義成軍五百人鎮之81,以斷良山救兵。命丁士良將五百人斷洄曲及諸道橋梁,復夜引兵出門。諸將請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吳元濟。”諸將皆失色。監軍哭曰:“果落李祐奸計!”時大風雪,旌旗裂,人馬凍死者相望82。天陰黑,自張柴村以東道路皆官軍所未嘗行,人人自以為必死;然畏愬,莫敢違。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近城有鵝鴨池,愬令擊之以混軍聲。
自吳少誠拒命,官軍不至蔡州城下三十余年83,故蔡人不為備。壬申84,四鼓,愬至城下,無一人知者。李祐、李忠義钁其城為坎以先登85,壯士從之。守門卒方熟寐,盡殺之,而留擊柝者86,使擊柝如故。遂開門納眾。及里城,亦然87,城中皆不之覺。雞鳴雪止,愬入居元濟外宅。或告元濟曰:“官軍至矣!”又有告者曰:“城陷矣!”元濟曰:“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起,聽于廷88,聞愬軍號令曰:“常侍傳語89。”應者近萬人。元濟始懼,曰:“何等常侍,能至于此90!”乃帥左右登牙城拒戰91。
時董重質擁精兵萬余人據洄曲92,愬曰:“元濟所望者,重質之救耳!”乃訪重質家,厚撫之,遣其子傳道持書諭重質;重質遂單騎詣愬降。
愬遣李進誠攻牙城,毀其外門,得甲庫,取其器械。癸酉9 3復攻之,燒其南門。民爭負薪芻助之94,城上矢如蝟毛。晡時95,門壞,元濟于城上請罪,進誠梯而下之。甲戍96,愬以檻車送元濟詣京師,且告于裴度97。是日,申、光二州及諸鎮兵二萬余人相繼來降98。
自元濟就擒,想不戮一人,凡元濟官吏、帳下、廚廄之卒,皆復其職,使之不疑。然后屯于鞠場以待裴度99。
庚辰100,裴度遣馬總先入蔡州慰撫101。辛巳102,度建彰義軍節103,將降卒萬余人入城,李想具櫜鞬出迎104,拜于路左105。度將避之,愬曰:“蔡人頑悖,不識上下之分,數十年矣,愿公因而示之106,使知朝廷之尊。”度乃受之。
李愬還軍文城,諸舟請曰:“始公敗于朗山而不憂,勝于吳房而不取,冒大風甚雪而不止,孤軍深入而不懼,然卒以成功,皆眾人所不諭也107,敢問其故108?”愬曰:“朗山不利,則賊輕我而不為備矣。取吳房,則其眾奔蔡,并力固守,故存之以分其兵。風雪陰晦,則烽火不接109,不知吾至。孤軍深入,則人皆致死110,戰自倍矣111。夫視遠者不顧近,慮大者不計細,若矜小勝112,恤小敗113,先自撓矣114,何暇立功乎115!”眾皆服。
愬儉于奉己而豐于待士116,知賢不疑,見可能斷117,此其所以成功也。
【注釋】 元和:唐憲宗(李純)年號。元和十二年(817) 2李愬(773—821):唐洮州臨潭(今屬甘肅)人,字元直。元和十一年(816)十二月任唐、隨、鄧節度使,率兵討伐吳元濟的叛亂。唐州:治所在今河南泌陽。愬(su訴)。 3憚(dan但)戰:怕打仗。此言唐軍鎮壓淮西叛亂的部隊曾經失敗。如西路唐鄧節度使高霞寓大戰于鐵城(即文柵城,在今河南遂平西南),代之者荊南節度使袁滋,既不指揮西路軍進兵,反而與淮西叛軍妥協。故此時唐廷派李愬為唐、鄧節度使代替袁滋,負責西路軍向淮西進攻。 4迓(ya亞):迎接。 5拊(fu府)循:安撫。爾曹:你們。 6存恤:慰問救濟 7袁尚書:袁滋,歷任尚書右丞、宰相、節度使等職。以恩惠懷賊:實是指與賊妥協。易:輕視。 8淮西人:指淮西叛軍。高、袁二帥:指高霞寓、袁滋。 9素微:一向低微。李愬出任唐、隨、鄧節度使前,只做過州剌史、太子詹事等名位不高的官職。 10蔡州:治所在河南汝南。吳元濟盤據于此。表請益兵:上表朝廷,請求增加兵員。 11詔:皇帝下令。昭義:即昭義軍。治所在今山西長治。河中:治所在今山西永濟。鄜(fu夫)坊:治所在今陜西富縣。 12丁酉:指元和十二年二月初七日 13十將:軍中小校 14捉生虞侯:虞侯是藩鎮的親信武官。捉生是虞侯之號,負責巡邏、捕捉俘虜的軍官。 15東邊:指鄧、唐兩州東面邊境。 16詰:審問。 17士:部屬。 18貞元:唐德宗李適年號(785—804)。隸:屬。安州:治所在今湖北安陸。19吳氏父子:指淮西節度使吳少陽及其子吳元濟。 20盡死:竭盡死力。 21署:委任。捉生將:丁士良原在淮西為捉生虞侯,今署為捉生將,是提高其職位。 22文成柵(zha乍):吳元濟設在蔡州西南一百二十里地的一個防御陣地。柵:本是木條結成的垣墻,這里指防御工事。23戊申:二月十八日。 24乙丑:初五日。宜陽柵:在今河南桐柏縣西。25剌史:唐代州的長官。 26束兵:收起兵器。投身:拜倒,下拜。27悉:全部。李愬防止吳秀琳等再叛變,故將其家屬遷到唐州,作為人質。 28置:安置。 29遣:遣返鄉里。王人:指屬于唐皇朝管轄的百姓;意思是,本不屬于淮西叛亂分子。 30已丑:(三月)二十九日。31山河十將:當時京畿及唐、鄧等州都招募百姓之材勇者為兵,以討淮西叛軍,號為山河子弟,置十將以領之 32馬鞍山:在文城柵南,在今河南遂平西南。 33路口柵:約在馬鞍山東。當時唐州與蔡州交兵,凡兩州境上要地,處處安營置守,故難詳注其處。 34辛卯:初二日。35嵖岈山:在今河南遂平西。 36媯(gui龜)雅: 姓媯名雅。冶爐城:在今河南遂平縣西七十里。 37丙申:(四月)初七日。 38白狗、汶港:都在今河南正陽界。 39癸卯(四月)十八日。 40西平:今河南西平。 41丙午:(四月)十八日。 42游弈兵馬使:節度使屬下的武將。負責巡防。楚城:在今河南汝陽西南。 43辛酉:初二日。44朗山:在蔡州西南,今河南確山。 45丁丑:(五月)十八日 46方城:在今河南方城。方城鎮遏使:方城的軍官。青喜城:胡三省注,方城“縣有青臺鎮,此作‘青喜’,筆誤”。 47拔:攻取。 48險易:險:險要。易:平坦。虛實:指軍事力量部署情況。 49興橋柵:在文城柵東。 50陵暴:欺侮殘害。 51庚辰:(五月)二十一日。 52張柴村:在興橋柵西。 53廂虞侯:掌左右廂之兵(一種禁衛軍)的軍官。54麥積:積存的麥。 55掩:襲擊。 56更密其謀:將他的謀劃更加保密。 57屏(bing餅)人語:避開他人而共語。 58夜分:半夜。 59牒(die蝶):公文,報告。牒者:間牒,軍中刺探情報的人。60歸死:自首。 61密表其狀:秘密上表言己與祐謀襲蔡州之狀。62社稷:土神和谷神,為天子、諸侯所祭,因以代稱國家。 63散兵馬使:是一種掛銜的軍職,未得統兵。 64牙隊:節度使官署的衛隊。65山南東道:轄境約當今湖北西北部、河南西南部和四川東部一帶。66舍:藏。 67乙酉:指元和十二年五月二十六日。 68甲寅:二十八日。 69吳房:今河南遂平。 70往亡:陰陽家言,九月以寒露之后第二十七日為往亡日,出兵不利。 71不吾虞:不提防我們。72子城:內城。 73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是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 74洄曲:在今河南郾城東。 75州城:指蔡州城。羸(lei雷):瘦弱。 76辛未:十五日 77監軍:唐代后期皇帝派往各鎮及出征軍中的監督,其權力很大,多由宦官充任。 78殿其后:做整個部隊的后衛。行軍走在最后為“殿”。 79戍卒:防守的士兵。烽子:守烽火臺的士兵。 80干糒(bei備):干糧。羈(ji機)靮(di敵):馬籠頭和馬韁繩。 81義成軍:唐方鎮名,治所在今河南滑縣。鎮之:駐守在那里。 82相望:前后看得見,形容眾多。 83三十余年:自唐德宗貞元二年(公元786年)吳少誠據蔡州,至唐憲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李愬平蔡州,前后共三十二年。 84壬申:(十月)十六日。 85钁(jue色決):本是大鋤,這是作動詞,挖。坎(kan侃):坑。在城墻上挖的坑,以便踏腳爬城。 86擊柝者:打更的人。柝(tuo拓):打更的木梆。 87亦然:也是采用這種破外城的方法。 88廷:同庭,院子。89常侍傳語:常侍下令。常侍:李愬的官稱。李愬當時以檢校左散騎常侍為隨、唐、鄧節度使,故稱。 90何等:什么樣的。這是一種輕蔑口氣。 91牙城:藩鎮主帥所居之城。 92董重質:吳少誠女婿,吳元濟部下重要將領。先吳元濟而上表請罪求降,為吳元濟等所制,未果。93癸酉: (十月)十七日。 94薪芻(chu除):柴草。 95哺(bu逋)時:申時,即午后三時至五時。 96甲戍:(十月)十八日。 97檻車:囚車。裴度:當時的宰相,兼彰義節度使,淮西宣慰、招討、處置使,在前線督戰。 98申州:在今河南信陽。光州:在今河南潢川。諸鎮:其他各藩鎮。 99鞠場:球場。 100庚辰:(十月)二十四日。 101馬總:時為刑部侍郎兼宣慰副使。 102辛巳:(十月)二十五日。103建:設置,擺出。節:符節,儀仗。 104具櫜鞬(gao jian高尖):身上背著弓囊箭袋。櫜鞬:都是盛弓箭的器具。 105路左:古時乘車尚左,故迎拜于車下者皆拜于道左。 106因而示之:借此(迎拜的禮節)給他們以教育。 107諭:明白,理解。 108敢:對話時的自謙之詞。109陰晦:(天氣)陰暗。烽火不接:烽火臺的煙火不能傳接。烽火:邊防報警的煙火。古時,邊防地區設有烽火臺,一發現敵情,日則舉煙(叫燧)、夜則舉火(叫烽)以報警,鄰臺望見,即接連傳報。 110致死:拼命。 111戰自倍:戰斗力自然倍增。 112矜:自夸,自大。 113恤:惜,憂慮。 114自撓(nao猱):自擾。 115何暇:哪有工夫。116待士:對待士兵。 117見可:看到正確的。
【今譯】 元和十二年春,正月,李愬到了唐州,官軍在嚴重失敗之后,士兵都怕打仗,李愬了解這個情況,有出來迎接的將士,李愬對他們說:“皇帝知道我李愬柔弱,能夠忍受恥辱,所以讓我來撫慰你們。至于戰攻進取,不是我能做的事。”大家相信而安心了。
李愬親自到了士兵中視察,對傷病員慰問救濟,不憑借威嚴。有人提出軍政不夠嚴肅的意見,李愬說:“我不是不知道。袁尚書一味同敵人妥協,敵人輕視他,敵人聽說我來了,一定增強防備,我故意給敵人留下不嚴肅的印象。他們一定以為我怯懦而松懈,然后我們才能謀取。”淮西叛軍自以為曾打敗過高霞寓和袁滋,輕視李愬向來官卑職小,始終于不加防備。
二月,李愬籌劃襲取蔡州,向朝廷上表請求增兵;皇帝下令以昭義、河中、鄜坊的二千步兵和騎兵給他。初七日,李愬派遣十將馬少良帶領十多個騎兵巡邏,碰上了吳元濟部下的捉生虞侯丁士良,交戰中活捉了他。丁士良是吳元濟的一員猛將,常為東邊的禍患;眾人要求挖出他的心,李愬認可。接著又提審丁士良,丁士良沒有害怕的樣子。李愬說:“真是個大丈夫呵:”命令給他松綁。丁士良于是自言自語:“我本來不是淮西的人,貞元年間隸屬于安州,同吳氏交戰,被他所捉,自己料想一定會殺死,吳氏釋放我而任用,我因吳氏的恩德而又活下來,所以替吳氏父子效勞。昨天力不能支,又被您所擒,自應處死,現在您又讓我活下來,愿竭盡死力以報您的恩情。”李愬就發給他衣服和武器,委任他為捉生將。
丁士良對李想建議說:“吳秀琳擁有三千兵眾,據守文城柵,是敵人的左臂,官軍之所以不敢逼近,是因為有陳光洽做他的參謀。陳光洽這個人勇敢而輕率,喜歡自己出戰,請讓我替您先活捉陳光洽,那么吳秀琳自然就歸降了。”十八日,丁士良活捉了陳光洽回來。
三月初五日,李愬從唐州遷到宜陽柵駐軍。
吳秀琳以文城柵問李愬投降。二十八日,李愬領兵到文城西面五里的地方,派遣唐州剌史李進誠帶領甲兵八千人到城下,招降吳秀琳,城里向外拋石射箭如下雨一般,兵眾不能前進。李進誠回來報告:“吳秀琳是假投降,不可相信。”李愬說:“這是等我前去。”隨即去城下,吳秀琳收起武器拜倒在李愬的馬下;李愬撫著他們的背進行安慰,接受他的三千兵眾投降。吳秀琳部將李憲有材勇,李愬給他改名叫忠義而任用他,把他們的家眷全部遷到唐州,進駐文城,。于是唐州和鄧州軍隊的士氣又振作起來,人人都有了斗志。前來投降的敵軍絡繹不絕,按照他們的意愿而進行安置;知道他們家里有父母的,發給糧食布帛遣送回鄉,說:“你們都是唐朝的百姓,不能拋棄親戚。”眾人都感動得哭泣。
二十九日,李愬派遣山河十將董少玢等分兵攻打各個營柵;就在這天,董少玢打下馬鞍山,攻克路口柵。夏,四月初二日,山河十將馬少良打下嵖岈山,活捉淮西的將領柳子野。
李愬的山河十將媯雅、田智榮打下冶爐城。初七日,十將閆士榮打下白狗、汶蒼二柵。十五日,媯雅、田智榮攻破西平。十八日,游奕兵馬使王義擊破楚城。
五月初二日,李愬派遣柳子野、李忠義襲擊朗山,活捉朗山守將梁希果。
十八日,李愬派遣方城鎮遏使李榮宗攻打青喜城,攻克了它。
李愬每次得到投降的士兵,一定親自招引來詢問情況,因此對于敵方的險平遠近虛實等情都很了解。李愬待吳秀琳很好,和他商量進取蔡州的計劃。吳秀琳說:“您要想取蔡州,沒有李祐不行,我吳秀琳沒有什么辦法。”李祐這入,是淮西的騎兵將領,有勇有謀,據守興橋柵,常常欺凌和虐待官軍。二十一日,李祐率領士兵在張柴村割麥,李愬叫來廂虞侯史用誠,告誡他說:“你帶三百騎兵埋伏在那邊的樹林里,另派人在前面搖旗,好象要去燒他們的麥堆。李祐向來輕視官軍,一定領輕騎兵來追趕,你就出動騎兵襲擊,一定能捉住他。”史用誠按照李愬的吩咐去做,活捉了李祐回來。將士因李祐以前殺了很多官兵,強烈要求殺他。李想不同意,給他松了綁,以客禮相待。
當時李愬打算襲擊蔡州,但對這個計劃非常保密,只找李祐和李忠義私下密談,有時談到半夜,其他的人不得而知。將領們擔心李祐發生叛變。紛紛規勸李想;李愬對李祐更加親密,士兵也反感。各部隊天天有情報說李祐做了敵人的內應,還說得到敵方間諜招供的這個情況。李愬擔心有人先向皇帝哪里去誣告,自己反而被動,就拉著李祐哭泣著說:“難道上天不想要平定敵人嗎?為什么我們二人互相了解而不能勝過眾人的口舌呢?”為此對眾人說:“大家既然懷疑李祐,那就讓皇帝去處死他。”就拘系李祐送往京都長安,事先秘密上表說明自己和李祐密謀襲取蔡州的情況,還說:“如果殺了李祐,那就不能成功。”皇帝下詔釋放李祐,交還李愬。李想見到李祐很高興,拉著他的手說:“你能保全生命,是國家的靈異啊!”便委任為散兵馬使,讓他佩劍巡察各營,隨便出入營帳;有時與他同宿,秘密交談,終夜到旦,有人在賬外竊聽,只聽到李祐感動得哭泣的聲音。當時唐州、隨州的軍隊三千人,號稱六院兵馬,都是山南東道的精銳部隊。李想又讓李祐當六院兵馬使。
以往的軍令,窩藏敵方間諜的人,誅殺他的全家。李愬取消了這個軍令,讓部下厚待敵方間諜,間諜反而把敵情報告了李愬,李想更加了解敵人內部的虛實。二十日,李想派兵攻打朗山,淮西的軍隊前來援救,官軍失利;眾皆惱恨,李想卻高興的說:“這是我的計策!”于是招募敢死的士兵三千人,名為突將,早晚親自教練他們,讓他們經常處于戰備狀態,準備去襲擊蔡州。因為久雨不睛,到處積了水,計劃沒有實現。
九月,二十八日,李愬將要攻打吳房,將領們說:“今天是往亡日。”李愬說:“我的兵少,不能同敵人硬拼,應當對他突然襲擊,敵人因今天是往亡日不會防備我們,是襲擊的好機會啊。”于是出發,攻占了吳房的外城,斬敵一千多個首級。敵人退保里城,不敢出戰,李愬領兵撤退以誘敵來,淮西的將領孫獻忠果然以五百勇猛的騎兵在李愬后面追擊;兵眾驚恐,將要逃走,李愬下馬坐在繩床上,下令說:“誰敢退走,格殺勿論!”調轉旌旗方向,奮力戰斗,孫獻忠戰死,淮西兵才退去。有人勸說李愬乘勝進攻吳房的里城,可以占領。李愬說:“這不是我的計劃。”領兵回營。
李祐向李愬建議說:“蔡州的精兵都在洄曲和四面邊境上把守,留守蔡州城的都是些老弱殘兵,可以乘他們內部空虛直接進取州城。等到敵將聽到這個消息,吳元濟已被捉住了。”李愬認為這個建議很對。
冬,十月,十五日,李愬命令馬步都虞侯、隨州剌史史旻等留守文城,命令李祐、李忠義率領突將三千人為先鋒,自己和監軍帶領三千人為中軍,命令李進誠帶領三千人在他的后面壓陣。軍隊出發了,大家不知目的地;李愬說:“只管向東走!”走了六十里,已經入夜了,到了張柴村,把那里的守軍和烽火臺的人全殺了,占領了他們的營寨。命令士兵稍事休息,吃點干糧,整理一下馬的籠頭和韁繩。留下義成軍的五百人守張柴村,阻擊良山方面的援兵,命令丁士良帶領五百人切斷洄曲及各交通要道的橋梁。然后又連夜帶兵出發。將領們請示所去的地方,李愬說:“到蔡州城里去捉拿吳元濟。”大家聽了都變了臉色。監軍哭著說:“果然中了李祐的奸計!”當夜正刮大風下大雪,旌旗都凍硬刮裂了,人馬凍死的一路都是。天色陰沉黑暗,從張柴村往東的道路,都是官軍所沒有走過的。人人都認為準活不了啦,可是都怕李愬,誰也不敢違抗。到半夜,雪下得更大了。走了七十里路,到達蔡州城。靠近城有一個養鵝鴨的池塘,李愬命令趕打鵝鴨,以掩蓋軍隊行動的聲音。
自從吳少誠抗拒皇命以來,官軍不到蔡州城下已有三十多年,所以蔡州軍隊沒有防備。十六日,四更的時候,李愬到了城下,城內沒有一個人知道。李祐、李忠義在城墻上挖了一個個踏腳坑,首先爬上城,勇士們也跟著爬了上去。守城門的士兵睡得正熟,全被殺了,只留下了打更的人,讓照常打更。接著,就打開城門讓大軍進去。走到里城,也是這樣,城里的人都不知道這個情況。雞叫的時候,雪停了,李愬進駐吳元濟的外衙。有人報告吳元濟說:“官軍到了!”吳元濟還躺在床上,笑著說:“俘虜們在搶東西罷了,等天亮應當把他們都殺掉。”接著又有人來報告:“城已被官兵攻破了!”吳元濟說:“這一定是洄曲的士兵到我這里來要寒衣的。”他爬起來,在院子里聽動靜,聽到李愬軍隊在傳布命令說:“常侍(指李想愬)傳話。”響應的將近萬人。吳元濟才害怕起來,說:“什么樣的常侍,能到這里!”隨即領率親信登上牙城抵抗。
這時董重質擁有精兵一萬多人據守洄曲。李愬說:“吳元濟所企圖的,是董重質的援救罷了!”就去訪問董重質的家庭,認真撫慰,讓他的兒子董傳道帶信去開導他;董重質于是單人匹馬來向李想投降。
李愬派李進誠攻打牙城,摧毀了牙城的外門,占領武器庫,取得各種武器。十七日,又攻牙城,燒毀牙城的南門,老百姓都爭著背柴草來支援。射到城樓釘位的箭像剌猬的毛一樣多而密。下午,門燒壞了。吳元濟只好在牙城上請罪,李進誠搭了梯子讓他下來。李愬用囚車把吳元濟送往京都長安,并且向裴度報告。這天,申州、光州和各鎮的部隊二萬多人相繼前來投降。
從捉住吳元濟的時候起,李愬一個不殺,所有吳元濟部下的文武官吏和兵丁雜役人等,都恢復原來的職位和工作,讓他們不生疑慮,然后駐軍于球場等候裴度前來。
十月,二十四日,裴度先派馬總到蔡州慰勞將士。二十五日,裴度擺出彰義軍節度使的儀仗,率領投降軍兵一萬多人進蔡州城,李愬身佩弓箭出城迎候,在路的左旁拜迎。裴度不讓使用這種歡迎儀式,李愬說:“蔡州的人頑抗叛離,不懂尊卑秩序,已經幾十年了。希望您借此給他們以教育,讓他們知道朝廷的尊嚴。裴度就接受了這種禮儀。
李想領兵回到文城,將領們請教:“開始您敗于朗山而不憂愁,勝于吳房而不占領,冒著大風雪而不停止,孤軍深入而無畏懼,然而終于成功,都是大家所不理解的,敢請問這是什么原故?”李想回答:“朗山失利,敵人就輕視我而不防備了。占領吳房,敵軍就會奔往蔡州,合力固守,所以留著它以分散敵人的兵力。風雪陰暗的天氣,烽火就看不清楚,不知我軍開到。孤軍深入,人人就都拼命,戰斗力自然倍增。看得遠的人不計眼前得失,考慮大事不拘細節,如果小勝就驕傲自大,小敗就憂心忡忡,自己先困擾了,怎能談立功呢?”眾人都很信服。
李愬自己生活儉樸而對待將士優厚,知道是賢才就大膽使用,看到正確的能當機立斷,這就是他所以成功的原因。
【總案】 李愬雪夜入蔡州,是我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出奇制勝”的有名戰例。李愬襲取蔡州,《舊唐書·李愬傳》和《憲宗實錄》、《平蔡錄》等史料,記載頗詳,只是受體例的限制,散見于不同月日的記述。《通鑒》以雪夜襲蔡州為中心,依據上述史料,予以剪裁,編集成一個完整的部分。
文中寫李愬一到軍中,先用怯弱、不戰的假象麻痹對方,接著就為決戰取勝進行各方面的準備工作;他撫慰士卒,團結內部、優待俘虜,得知敵情;爭取降將,效力致用;組織打個別勝仗,以振奮全軍士氣;逐步拔取周圍據點,以孤立敵人巢穴;用詐敗示弱,使敵人驕而不備;不拔有關據點,以分散敵人兵力。到最后條件成熟,就抓住風雪之夜,乘其不備,一舉而下蔡州,終于活捉吳元濟,建立了中唐時期少有的奇功,突出地表現了李愬出奇制勝的智謀和英勇果決的軍事才能。
本篇記敘簡潔清晰,以時間為序,交代明確,照應周密;同時又突出一個中心人物,塑造了一個識大體、有籌略的大將形象,具有人物傳記的特色。寫襲蔡州,既真實又生動,特別是雪夜行軍的情景,所寫自然景色,非常真實;所寫將士情態,頗近情理;所寫李想之謀,擊近城的鵝鴨池以混軍聲,更是奇特。這種筆墨,足以與我國古典的詩畫比美。
上一篇:王安石《本朝百年無事札子》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王安石《材論》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