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高啟
傷瓜莫傷蔓,傷蔓子生稀。
留待驚霜露,盈筐采得歸。
種果木的園子稱“園”,種蔬菜的園子稱“圃”,“瓜圃”就是種瓜的園子。詩歌抒寫了對瓜蔓的愛護之情。
詩的前二句說:采瓜的時候,切莫碰傷瓜蔓;如果碰傷瓜蔓的話,今后瓜就生得少了。傷瓜,這里是采瓜的意思。詩歌劈頭就向采瓜人發出警告,請他“傷瓜莫傷蔓”。這樣,作者對瓜蔓的愛護之情,就顯得十分突出。緊接著,作者就申述愛護瓜蔓的理由,是“傷蔓子生稀”。瓜根從泥土中吸取水份和養料,是要通過瓜蔓來輸送給果實的。如果瓜蔓受傷,輸送養料的通道受阻,那就必然會影響果實的生長,這是瓜類成長、發展的規律。申述了理由,就使讀者對首句發出的警告有較深的理解,作者對瓜蔓的愛護之情,就顯得合情合理。
詩的后二句是想象秋日豐收的情狀。等到天氣轉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的時候,我們去采瓜,可以滿筐而歸。“留待驚霜露”的“驚”字,點出了天氣迅速轉涼、使人感到有點突然的特點,這是古人習慣的說法,如王勃《滕王閣序》:“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盈筐,即滿筐,兩個字寫出了豐收的情景。秋日的豐收,是建立在愛護瓜蔓的基礎之上的,這就把對瓜蔓的愛護之情,抒發得更深了一層。
茁壯的瓜蔓,容易長出肥碩的瓜;枯瘦的瓜蔓,只能長出一點小瓜,或者根本不結瓜;這是無法違反的客觀自然規律。所以,瓜蔓與瓜相比,瓜蔓的茁壯成長,更加顯得重要。高啟寫這首詩時,可能有這樣的比喻意義在內:以瓜比喻功名利祿,以瓜蔓比喻人格修養。高啟認為人格修養比功名利祿更為重要;為了獵取功名利祿,而有損于自己人格的事,是絕對不可為的。就這一點來看,無疑是值得贊許的。但高啟認為,人格修養提高之后,便可自然而然地獲得更多的功名利祿,這種觀點就不可取了,這是高啟的時代局限所致。
這首詩雖只短短二十個字,但卻寄寓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詩人用的主要是比喻手法。喻體通俗易懂,是人們所熟悉的事物,讀起來頗感親切。這是這首小詩在寫作上的特點之一。
“傷瓜莫傷蔓”,詩歌一開頭,就把瓜與瓜蔓的重要性作了對比,以突出瓜蔓之必須愛護。對比手法的運用,能使意思表達得更加顯明,感情抒發得更加強烈。這是這首小詩在寫作上的特點之二。
再次,頂真修辭格的運用,也是不可忽視的。首句說“傷瓜莫傷蔓”,末二字是“傷蔓”;次句開頭便用“傷蔓”二字,說“傷蔓子生稀”。這樣,給人以句與句之間連貫緊密的感覺,顯示出作者構思的縝密。
上一篇:《王昭君·[清]劉獻廷》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生年不滿百·[漢]《古詩十九首》》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