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正冊判詞其十一
正冊判詞其十一
畫:高樓大廈,有一美人懸梁自縊。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
這一首是寫秦可卿的。秦可卿是寧國府賈蓉之妻。她本是被棄于養生堂的孤兒,后從抱養她的“寒儒薄宦”秦家進入賈府。她“生得裊娜纖巧,行為又溫柔和平”,在賈府是頗為受寵的重孫媳。
曹雪芹如何塑造這一人物?怎樣安排這一人物的命運?首先從“秦可卿”名字說起,前人評曰:“秦氏名可卿,言可人之情事也。”(解盦居士)“秦,情也。情可輕(按指秦可卿的諧音)而不可傾”(姜祺)。這些評論雖具體說法有異,然均認為:秦諧音“情”。作者之意何在呢?她既是現實性人物,又是作者借以寫“情”的虛幻性人物,在其身上寓有深意。正因如此,她雖在全書中占很少篇幅,來去匆匆,從第五回出場,到第十三回去世,除太虛幻境與神秘的死兩場戲外,其他僅是一些簡短的敘述,然而她卻是金陵十二釵正冊中的人物,可見其地位又是十分重要的。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著重寫她是一個虛幻性的人物。“情天情海”是寫“大旨談情”而設的太虛幻境,在太虛幻境宮門上有“孽海情天”的匾額,意思是借幻境說人世間風月之情多如海天,此以隱喻法揭露封建社會黑暗所用的托詞。“幻情身”即幻化出一個象征著風月之情的女身,即“情”的化身。“幻情身”是指警幻仙姑稱為“吾妹”的那位“可卿”仙姬,也就是秦可卿所幻化的形象。
為什么要將秦可卿作為“幻情身”?作者設計這個人物的著眼點,更多地在于寄托她身上的寓意,在于她是別人的影子。她是誰的影子?在第五回中寫道:“警幻便命撤去殘席,送寶玉至一香閨繡閣之中。其間鋪陳之盛,乃素所未見之物。更可駭者,早有一位女子在內,其鮮艷嫵媚,有似乎寶釵;風流裊娜,則又如黛玉。”俞平伯先生曾指出可卿“既兼釵黛之美,即為釵黛二人之合影”。當然釵黛合一說抹煞了兩人一為封建階級叛逆者,一為依附者的根本區別,但《紅樓夢》作者真實地反映生活所達到的高度和他主觀的認識水平,二者并不是一回事。就作者的認識水平而言,他對釵黛形象對立的認識,并不如今天的人們這般明確。而且,深刻反映現實生活的作者,是不會把復雜的事物和豐滿的形象絕對化、簡單化的。因此,他在主要揭示釵黛形象對立這一面的同時,也揭示了釵黛形象一致的次要一面——如她們的美麗、聰明、多情等。正因為如此,作者才在正冊判詞中將釵黛合為一圖一詠,同時贊美她們的“停機之德”、“詠絮之才”。
作者將秦可卿設計為釵黛合影的形象,其意義何在呢?從第五回的寶玉與仙姬可卿的云雨情中可探索出,寶玉對于釵黛除了精神上的愛戀之外,自然也會有肉體上的愛慕之情,但在書中為了表現釵黛之純潔,不便明寫此點,故用曲筆出之,借夢中歡會描寫這種愛戀。幻境中有可卿,實境中亦有可卿,其意在于表明這種愛戀并非虛無縹渺。在太虛幻境中還寫到寶玉與那釵黛合一的可卿一齊墜入“迷津”,暗示這是后來情節發展的影子,以自圓其“宿孽因情”之說。當然秦可卿是釵黛影子之說,只就寶玉神游太虛幻境的情節而言的。
從“情既相逢必主淫”一句可看出作者對情的看法。從“情”的化身可卿在太虛幻境中與寶玉神魂云雨之事,可看出他既歌詠純潔無瑕的青梅竹馬式的愛情,也不假道學地諱言兩性的情欲。他在第五回借警幻仙姑之口,駁斥了“好色不淫”“情而不淫”這些“飾非掩丑之語”,甚至直截了當地說:“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是以巫山之會,云雨之歡,皆由既悅其色、復戀其情所致也。——吾所愛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這里的“淫”似指兩種,一種是“閨閣中以為良友”的“意淫”,這是作者所崇尚的;一種是男女間正當的以感情為基礎的肉體愛戀,這也是作者所肯定的。正因如此,作者才大膽地在第五回中加以描寫——雖然是借身于幻影,托之于夢境。這種態度無疑是對的。
“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意思是,不要說不肖子孫都出于榮國府,壞事開端實在是出于寧國府。這里寫的作為“情”的化身秦可卿所代表的另一類現實中的人物——“皮膚濫淫”者的形象與結局。作者對這濫淫是不齒的,是抨擊的。這種人才是真正的“不肖”、“造釁”。“造釁開端實在寧”一句,暗示寧國府賈珍與兒媳秦可卿的濫淫丑行。關于秦可卿的墮落,在第五回中關于秦氏臥房的描述就做了暗示:房內有一股細細的甜香,令寶玉剛至房中便覺眼餳骨軟,壁上有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圖”那樣的香艷畫面,有武則天的寶鏡,趙飛燕立著舞的金盤,盤內盛著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有壽昌公主于含章殿下臥的寶榻,上懸同昌公主制的連珠帳。秦可卿還親自為寶玉展開了西施浣過的紗衾,移了紅娘抱過的鴛枕。……這一切古代“香艷故事”中的器物,不僅華麗,更有一股香艷味。關于濫淫的丑行,曹雪芹在初稿中曾以“秦可卿淫喪天香樓”為回目,寫賈珍與兒媳秦氏私通,內有“遺簪”、“更衣”諸情節。丑事敗露后,秦氏羞憤自縊于天香樓。作者的長輩親友、批書人之一,出于維護封建大家族的利益的立場,命作者刪去這一情節。這樣,原稿刪去了天香樓一節四、五頁文字(從批語提到該回現存頁數推算,原本每頁約四百八十字,刪去二千余字),成了現在這樣。但有些地方,作者故意留下痕跡,如畫中的“高樓大廈,有一美人懸梁自縊”,又如焦大大罵寧府主子每日“偷狗戲雞,爬灰的爬灰(公公與兒媳通奸)”,再如賈珍在其兒媳死時“哭的淚人一般”,并“盡我所有”恣意豪華大辦喪事。
總之,作者筆下的秦可卿不僅是虛幻式形象,富有深刻的寓意,而且是以“追蹤躡跡”的現實主義態度對其墮落進行揭示,從而指出她走上絕路是賈府主子們糜爛生活的惡果,而首惡就是賈珍這些人形獸類。她的死不僅是對整個封建統治階級罪惡的揭露與抨擊,也是整個封建家族——賈府敗亡的暗示。
上一篇:《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