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這首七絕是公元887年詩人南游經(jīng)過建康(今江蘇南京)時(shí)所作(參夏承燾《韋莊年譜》)。此詩頗具唐人絕句清新凄艷的風(fēng)格,故清賀裳《載酒園詩話》以為與劉禹錫的“山圍故國周遭在”、杜牧的“煙籠寒水月籠沙”最為相似,“三詩雖各詠一事,意調(diào)實(shí)則相同”。
詩中寫的是暮春時(shí)節(jié)的金陵景色。首句“江雨霏霏江草齊”,金陵憑臨長江,所以說“江雨”、“江草”,“霏霏”描春雨之輕細(xì),“齊”寫春草之茂密。這正是江南暮春景色的特點(diǎn)。金陵曾是六朝故都,臺城是昔日的皇宮所在地,也是帝王的生活場所,曾經(jīng)是十分繁華的地方。詩人來到臺城,正是春雨連綿,“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時(shí)節(jié),卻看到一片荒涼,樹叢中的鳥兒唱著悅耳的歌聲,卻無人聽,景色依舊,人事已非,六朝繁華茂盛的局面已如春夢一般地幻滅了。“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那古城四周的一行行垂柳,在春雨滋潤下卻又依然如煙如霧,籠罩著玄武湖畔的十里長堤。詩人的無限感觸,借“無情”、“依舊”含而不露地傳達(dá)出來。
詩人寫作這首吊古抒懷的七絕是在黃巢入京之后的第七個(gè)年頭。此時(shí)黃巢早已被殺害,詩人南游也已四年有余。他曾想渡江北上迎駕,可是因“處處兵戈路不通”(《壺關(guān)道中》)而中途折回,又經(jīng)河南來到金陵這個(gè)極易勾起思古幽情的六朝故都。唐王朝的衰敗,世道的動亂,再加以個(gè)人半生的遭際不遇,面對此物是人非的景象,又怎能不生出無窮感慨呢!他在《寓言》一詩中說: “為儒逢世亂,吾道欲何之?”應(yīng)該說,詩人的悲憤與憂慮是十分深廣的。
此詩的藝術(shù)特色主要在于融情入景,借景抒情,江雨、江草、啼鳥、煙柳,無一非景而又無一非情。詩人又善于用虛詞斡旋,“如”、“空”、“最”、“依舊”等虛詞的巧妙插入,使景中之情更其醇厚、悠遠(yuǎn)而又味之不盡。
題畫而寓興亡之感,言外別有寄托。 (李鍈《詩法易簡錄》)
詠柳,從無人說“無情”者;一翻用,覺感慨不盡。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
韋端己《臺城》,賦凄涼之景,想昔日盛時(shí),無限感慨,都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 [清]馬時(shí)芳《挑燈詩話》)
上一篇:《古風(fēng)(其十九)·李白》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聽蜀僧濬彈琴·李白》原文與賞析